想到这里,杨勐更觉得为难,
他尚且不敢将那个活的617克隆人送上太空,
更何况是这种半生不死,像是处于薛定谔猫不可观测状态的脆弱生命体。
要知道,
罗斯128b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1.4倍,
在这种重力下,
大部分都是海洋的b行星,又拥有极厚的大气层。
而自转又极为缓慢,
几乎等同于潮汐锁定的b行星,
昼半球的温度很高,夜半球的温度极低,
如此极端的环境,又导致了极为恶劣凶勐的大气环流环境,
综合这些,重力,气象,自然环境数据,
在这个星球上进行载人航天,
需要对抗极大重力荷载,和气阻、风阻,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难免会对生命体造成一些损伤,
作为先驱航天员的杨勐,也许能承受这样的,载人条件,
但想要将休眠舱里的脆弱存在顺利的送上天,
显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杨勐不愿意冒着这样的危险,去运送这样的状态下的休眠舱。
“该怎么办?”
杨勐转动着大脑,想着一些可能的办法,
“若是无法送她上来,那么也只能……”
也就在杨勐做出什么决定时,
小尹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注意,微型机器人已经到达了第二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找到的飞船的航行日志了!”
“是的!”
听到这样的回答,杨勐神情一振,
再次看向了屏幕中的休眠舱,
听到航向日志这几个自,此时的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飞船的人工智能那里去了,
要知道飞船的人工智能的一大重要作用,
便是飞船在航行的过程中,
若是遇到一些问题,人工智能会根据预定好的权重,
选择是否唤醒休眠中的航天员,
而他从南河三前往罗斯128星系时,
便被小尹从休眠的途中唤醒。
而没一个先驱航天员都存在着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
而且就算没有遇到紧急情况,
当到达一定的时间上限后,
人工智能依旧会选择将航天员唤醒,
而除了人工智能这样的保险外,
休眠舱也有着这样的保险程序,
一旦先驱航天员的休眠时长超过二十年,
保险程序也会发挥作用,
然而,从休眠数据上来看,这两重保险全部失效了。
若仅仅是一重保护失效,
杨勐还可能认为,这是其中一个出现了问题,
可若是两个都失效,
这让他不得不产生一些怀疑:
“是不是她主动关闭了这两个保护程序?”
“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是她主动进行了如此漫长的低温休眠过程!”
想到这些,
杨勐看向了另一个分屏中,
正在接近飞船日志记录装置的微型机器人。
所谓的日志记录装置在传统意义上是飞机上黑匣子,
作为远离地球的飞船,
日志记录装置这种的设备本身是不需要的,
毕竟飞船远离地球后,
若是出现什么意外,
等人类再找到失事的飞船,已经不能算是抢救,只能算是考古了。
但人类的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
更强更快的飞船也不断被研发出来,
总有一天,人类能找到那些失事飞船,并找到飞船上的日志记录,
搞清楚这些飞船遇到什么意外,
并对之后人类的宇宙航行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
因此黑匣子这种看上去用不到的东西,还是被搭载在了先驱探索航天员所乘坐的飞船上,
而且为了保证里面的信息能保存足够长的时间,
直到后来的人类能寻找读取其中的数据,
人类对黑匣子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升级。
而如今,
看着微型机器人镜头中那个发射着橙色光芒的装置,
杨勐心中微动,
“也许休眠舱上的异常,已经她所遇到的情况,为何不回信息,都能从中找到!”
微型机器人,
爬到了黑匣子上,将尾部的数据插口,怼入了黑匣子的一个插口上,
作为没有遭受任何破坏,且拥有相同数据存储结构的黑匣子,
从里面读取数据,
并不需要繁琐的数据恢复过程,
很快小尹便从其中读取到了杨勐所需要的数据,
因为广域静默号在宇宙中航行了近百年的时间,
其中的数据,
大多数都以文字数据为主,
也只有先驱航天员从的冷冻休眠舱中醒来,
对飞船进行一些重要操作,或者飞船上出现重大警报时,
日志记录装置,
才会记录除文字之外的图像声音数据,
广域静默号在前往罗斯128b行星的前几十年里,
与杨勐前往鲁坦星星系的过程中,基本类似。
杨勐也没有仔细查看这一部分的记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