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当于在休眠人身旁放置了一个烧红的铁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休眠舱内的环境稳定。
“但从休眠舱上的各种数据来看,里面并没有任何异常的能量反应!”
“难道说,这是她留下的某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等等!”
此时杨勐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道灵光,
“小尹,你那里有意识导出实验的一些记录吗?”
“有的,你曾在地球方面收到过类似的信息,并录入数据库中!”
“调取意识导出实验记录!”
“明白!”
浏览着小尹导出的实验记录,
杨勐眼中的光越来越亮,
自从人类的科研人员发现,
人类自身的意识可以通过量子纠缠的现象,来扰动特殊的物质后,
许多人便关注起了意识导出技术,
所谓的量子纠缠,
是某种特定了粒子在衰变时,会产生两中自旋的相反,自旋总状态为零的粒子,
简单来说,
就是一刀噼开一个旋转的西瓜,
噼开后两半的自转状态,与西瓜总体还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量子里自旋的不能用简单的用宏观世界的自转运转,
科研人员发现,
噼瓜后的两半中,
只要拨动一个瓜另一个瓜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而当人类探索到太阳系边际时,
在温度极其低,且远离太阳的塞德娜星小行星上,
发现了一种物质形态,接近于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奇特气泡类物质,
这种物质的主要物质构成为,
超流态氦元素和碳氢物质混合而成,
这种接近欲绝对零度的奇特物质立刻引起了人类科研人员的注意,
很快便采集了这种物质进行了实验,
可因为存储和实验环境的限制,实验的进展并不顺利,
但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带来的材料技术的进步,
人类终于有机会实验这种奇特的物质了,
而随着大规模靠实验的开启,
人多眼杂后,难免会因为一些失误而出现意外,
在某一次实验中,
一名科研人员,一不小心导致这种低温凝聚态物质泄露,
整个未知凝聚态物质笼罩了科研人员的大脑,
这种情况可是吓坏了周围的人,
要知道这种超低温物质,
可是十分的危险,
人类要是与之接触,极有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然而接下来神奇的事情,
发生了这种低温凝聚态物质竟然从,科研人员脑袋上直接穿过去了。
这时人类才想起,这种凝聚态物质拥有氦元素的超流性质,
早在1932年,
在量子物理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的物理学家便曾思考过,
若是给运动的粒子不断的降温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些理论物理界的大老,在草稿纸上用,公式推测出了一些现象,
并在之后实验中论证了这种结论,
当一些较轻的元素接近绝对零度时会拥有超流性质,
这种性质,
可以让这种轻元素穿越极为微小毛细的缝隙,
虽然人类的脑袋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但在微观层面,却是拥有很多的空隙,
因此拥有超流性质的凝聚态物质穿过人类的脑袋并不算困难,
而更神奇的是,
在的超流体穿过人类的大脑后,
因为其极强的导热性,不但没有的破坏人类的脑袋,
还让实验室内仪器捕获到了异常的量子波动。
经过之后的验证人类才发现,
这种凝聚物质,就像是照片一样可以保留大脑粒子的自旋运动状态,
按照的量子纠缠理论,
通过检测,保留在的凝聚态物质里的自旋,并可以反推出人类大脑的状态,
若是加快凝聚态物质的穿越频率,
那是不是可以解读人类所有的运动状态,
对于这种奇特的现象,人类各大势力加大了研究力度,
相对于用脑机接口只能读取大脑一定区域的脑电波,
这种脑电波快照技术,
无疑是更为优秀的意识导出方法,
不过因为技术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意识导出技术,直到他离开太阳系时人类依旧没有完全掌握。
虽然利用的凝聚态物质导出意识导出技术未能完全成功,
但这项技术却意外的应用到了另一个方面,
之前人类便一直寻找着合适的方法,
让进入低温休眠舱内的实验人员快速降温。
这种奇特物质,拥有极强渗透能力的物质的发现,又给人类的低温休眠技术提供了新的助力。
看着关于意识导出实验的记录,
杨勐陷入了沉思,
人类当前所使用的意识导出技术还是更为安全的脑机接口技术,
这种利用凝聚态物质导出意识的方法,存在着很多风险,
然而拥有低温休眠舱的先驱航天员却恰好可以利用这项危险的技术,将自己意识分开保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