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你不要开玩笑了,我的髋部我比谁都清楚,当年小添给我的第一个改造计划,就是这个方面。”
赵昊焕也是实话。
两个人都是实话。
那……
只能说是两个人沟通的点不对。
兰迪在详细的询问下。
赵昊焕在各种测试和仪器数据下。
双方都发现了问题。
兰迪知道了赵昊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为什么老是说自己髋部的生理结构非但没有优势反而是弱点?
这是因为……
当年的确是弱点。
但经过苏神这么多年针对性的培养和开发。
他自己这么多年重点的训练。
两者加起来,突然让他的劣势已经转化成了优势。
不仅仅髋部缓解,不再是一个问题。
反而成为了他继续提高的资本。
赵昊焕也明白了过来。
自己当年的确是不算好。
但是现在都十年过去了。
一丝不苟的坚持。
如果还没有改变,那这不是在否定自己的努力,甚至是在否定苏神对于自己的科学计划开发吗?
两个人一瞬间。
对上了眼,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恍然大悟。
不管以前是不是弱点。
反正现在。
是强点了不是吗?
那么。
具备了这个条件。
就该做这样的事情。
就该和苏神一样。
去挑战不可能。
果然这么好的基础。
一直都在舒适圈里打转。
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砰砰砰砰砰。
只见老赵髋关节的柔韧性佳,导致骨盆的转动范围极大,充分实现送髋动作。
甚至就是理论模型的展示。
又因为因为赵昊焕上面的特点,让他的送髋技巧,发力点,都没有问题。
也不用和其余高大选手似的,过于依赖腿部力量,而被动忽视了髋部的作用。
又因为上面这些,送髋方向不稳定这个后程选手常见的问题之一。
也在这里。
被赵昊焕处理的极好。
正确的送髋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一致,即前后方向摆动。
现在,他做的。
就是这样。
送髋方向会偏差对于其余高个来说很少。
这样与速度方向形成角度,这会使身体重心的投影轨迹不必形成过度曲线。
那不形成过度曲线。
高个子们,就不需要多跑一段距离。
那样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消耗了更多的体力。
那样的话,因为送髋方向不稳定还会影响跑步的节奏和平衡,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这也是苏神一开始改造赵昊焕,就从髋部入手的原因。
想要让他的玻璃体质不爆发,那么改进玻璃体质的源头是关键点。
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合理强度分配以及训练比赛计划。
搭配各种黑科技的加持。
赵昊焕这样的玻璃体质才感觉没有这么凸显。
没有太影响训练周期和比赛进程。
只是苏神做的太早,赵昊焕本人那个时候,都不知道苏神为什么要他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必要。
直到现在。
他才猛然明白。
人家到底目光看的有多远。
延长力的作用距离!
在跑步时,送髋角度增大能使腿部在摆动阶段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从力学角度看,这相当于延长了腿部肌肉发力的作用距离。
根据功的原理,力乘以作用距离等于功,在肌肉力量一定的情况下,作用距离延长。
腿部对地面施加的力所做的功就增加,从而推动身体向前移动更远的距离。
直接增加了步幅。
优化杠杆结构!
髋关节是腿部运动的重要支点,增大送髋角度可以改变下肢的杠杆结构。
当送髋角度合适时,腿部在支撑阶段能更好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使力臂增长,根据杠杆原理,在力矩不变的情况下,力臂增长则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转动效果,从而推动身体前进,进而……
增加步幅。
极速区要到了。
极致爆发。
必须做好。
合理的送髋角度有助于使身体各部分运动更加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在跑步过程中,身体的能量需要在各个环节之间传递,如果送髋角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分散或浪费的情况。
这也是高大运动员后面髋角不好的原因之一。
身高越高,惯性越大,重心越不好控制。
自然在身体的能量需要在各个环节之间传递,损耗也更大。
送髋的角度。
在这里就是维持传递重要桥梁。
做的越好。
损耗越小!
减少能量损耗,还不够。
还要做好实现弹性势能的有效转化。
只见赵昊焕增大送髋角度,这是让使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在运动中更好地被拉伸和收缩,就像弹簧一样,在拉伸时储存弹性势能,在收缩时释放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