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灿人麻了。
原以为中原贼寇都被洪承畴剿灭了十之七八,剩下十之二三极容易对付。
于是乎,他贿赂权门,想得到五省总督的位子,剿灭贼寇,加官进爵,扬名立万。
万万没想到,他人还在安庆就遇到第一件大事。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革左五营都反了。
吓得熊文灿火速赶往襄阳主持剿贼。
到了之后,一查账,才明白林铭球为什么主张招抚张献忠,而不是剿灭。
因为账上没钱。
熊文灿只得上奏朝廷,请求拨款。
朝廷表示同意,加派剿饷二百八十万两,拨付军前。
可这一耽搁,已经是崇祯七年的十月。
距离张献忠闹事,过去了半年之久。
有钱了,熊文灿应该高兴才是,怎么麻了呢?
欠饷没发呀。
要是补发了十二万士兵,近一年的欠饷,还剿个屁的贼。
但是不补发,也是不行的。
人人都知道朝廷解送军前二百多万两军费,都盼着发银子。
左右为难之时,朝廷催促出战的旨意也到了。
熊文灿只得把尤世禄请到府衙。
注意!是请,不是叫。
尤世禄拜过熊文灿,在椅子上坐下。
熊文灿满脸堆笑:“尤总兵的威名,在下素有耳闻。在关宁军中也是一等一的猛将,令兄如今在宁夏总兵任上,使边境获得安宁。”
总之,一顿猛夸。
尤世禄听着,觉得味道不对。
“都堂有事尽管吩咐,卑将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都堂期望。”
他赶紧表态。
熊文灿一拍椅子扶手,叫道:“好!本都堂就等着你这句话。”
尤世禄的心沉了一分,皱眉道:“都堂有何差遣?”
他心里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只是不能确定。
熊文灿道:“朝廷下旨催促,命我等尽快剿灭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
“都堂,正值十月,天气寒冷倒是其次,山区粮食转运困难。”
尤世禄说道:“最要紧的还是饷银,士兵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得到饷银,很多饿着肚子。”
“朝廷拨付的二百多万白银,已经到了襄阳。”
熊文灿说道:“只要剿灭了贼寇,我就拨银子。”
尤世禄欲哭无泪。
听熊总督的意思,合着自己的工钱,还要靠自己卖命才领得到。
这不是胡来嘛。
尤世禄道:“都堂,就算不能发全,也要先发一部分。让弟兄们有个盼头,不会闹出大的乱子。”
“本都堂岂会不知道,只是发给你一些银子,其他明军将领就会找上门。”
熊文灿说道:“只要你们打好这一仗,我即刻派人把银子送来,绝不耽误。”
说到这里时,熊文灿还自鸣得意:“我这是激励将士,让他们一举歼灭贼寇!”
尤世禄听罢,暗暗叹了一口气,真是书呆子。
激励将士的前提,是将士有把握打赢这仗,属于锦上添花。
熊都堂的这招,属于雪中送炭,炭没送来,还把你身上御寒的破棉袄扒了。
“那,总得拨一些粮食吧,士兵不能饿着肚子进山搜剿。”
尤世禄以几乎恳求的语气说道。
熊文灿自信满满:“这个你倒是可以放心,我已从江南购买粮食运来襄阳。只要到了襄阳,一定把粮食运到你们军中。”
尤世禄被气笑了。
打仗不是儿戏,哪有不准备充分就上阵。
军中粮食本就匮乏,粮食再供应不上,如何是好。
再者,山区运粮困难,且山高林密,如果被人偷袭烧粮。
上万大军如何度日?
但是看熊文灿的态度,尤世禄知道争辩也无用,只得领了命。
大军于十月中旬,从襄阳出发,走谷城,进入房县山区。
尤世禄一动,就有消息传到张献忠那里。
郧阳府,房县。
张献忠听完线报,摩拳擦掌:“嘿嘿,老子还在想怎么消灭对咱老子威胁最大的尤世禄,这家伙居然主动送上门。”
“达,尤世禄率领官军一万有余,我们不是他的对手。”
张可望说道。
“蠢货,硬打不过,不可以使用计策吗?”
张献忠骂了张可望几句,然后布置战术:“咱老子不和他来正面对打,即刻从房县撤出去。”
“撤出去?打埋伏么?”张可望反应很快。
“没错!咱老子要来个诱敌深入,将尤世禄一万人留下来。”
张献忠自信地说道。
他将部众一分为四,自己领其中一部,三个义子各领一部。
分作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埋伏在房县山区。
由以张可望作为诱饵,钓尤世禄上钩。
这就是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再演绎。
只不过,这次没有火,而是雪。
尤世禄一进入山区,就后悔不迭。
因风雪甚急,部下冻伤不少。
而他占据的房县县城,只是一座空城。
张献忠的兵马早不知道去了哪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