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还有特效一说嘛。”蒋佑铭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你们看国际大片是不是特带感、特别恢弘大气?其实好多镜头都是在室内用特效拍出来的。”
他才不说是为了享受海岛幽静又悠闲的慢生活才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去岛上拍摄的。原始社会的题材也是在岛上定的,就在发现淡水潭的那天,脑洞陡然一开,突然想拍丛林冒险或是远古社会生存之类的戏了,相信拍摄过程一定很带感。
而第三天迎来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阵雨,更是他敲定来岛上拍摄的催化剂。
雨后的空气多清新啊,负氧离子爆棚。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住上一段时间,身体肯定贼棒。什么鼻炎、什么支气管炎,统统莎哟哪啦不再见!
听他这么说,众人都无语了。同时也表达了对蒋大导演红果果的嫉妒。
助理小童也从吐槽转变到乐见其成:蒋导去拍戏,自己肯定跟着去啊,虽然岛上物资稀缺,但胜在环境好,闲的时候还能钓鱼、抓蟹、挖牡蛎。
当然,如果没有淡水潭或是徐太子等人预备建造的木屋区,他还不会这么积极。有了淡水不缺的淡水潭以及度假用的木屋,饮用水和住宿两项得到解决,住上一个月他都乐意。可见内心之强大啊。
蒋佑铭主雇俩心情松快地离开了。
目送着他们的背影,徐太子摊摊手,送上门来的生意接不接?还用说嘛。
“回去就规划!”
大伙儿也提上分到自己户头的“战利品”回家了。
别说,这趟出门,带回的战利品那是杠杠的。关键是没花一分钱,全都是岛上找来的野货。
禾薇数了数,单水果就有十来种:葡萄、椰子、山竹、莲雾、荔枝、芭乐、芭蕉、甘蔗、红毛丹、桂圆、百香果等。
最多的是葡萄。本来椰子兄可以获胜的,可岛上的椰子树随处可见,大家吃的实在太多了,就象征性地家人带了几个,没多摘。葡萄也许是品种问题,也或许是他们发现的那个位置还没被海鸟发现,所以保存的比较完整,每个人约莫能分到六十斤。俩口子组合加起来有一百多斤了。除了新鲜吃,还能再酿几坛葡萄酒出来。
好在返程的时候,除了大大小小的方便袋,还有不少整理箱、泡沫箱空出来了,不然哪有那么多容器来装这玩意儿啊。
其次是甘蔗。也是到了成熟期,汁多且甜,而且较葡萄更容易保存。捡几根韧劲很足的枯藤,六根一组扎成捆,扛上游艇的储藏间,不用担心会不会烂。
不过甘蔗分量重,一根就有四五斤,每人两捆别看只有十二根,分量不见的比葡萄轻。考虑到搬运问题,哪怕坡地上还长着很多甘蔗,大家也没多拔。再者,总得给岛上的鸟类、虫子们留下些过冬的粮食吧。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不能因为他们的加入而破坏了。
除了葡萄和甘蔗,其他水果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不说很多都过了成熟期,即便有挂枝的,也被鸟啄食的差不多了,挑卖相好的摘了些,在岛上以及返程路上零星吃了一点之后,能分到一两斤算不错了。
除水果之外,每人还分到了十几斤野木薯、三四十斤油橄榄。
野木薯倒是比较方便贮存,拔出来甩掉泥巴,搁太阳底下稍微晒晒干,随便往哪里一扔就行了,用不着什么容器。大不了回头雇几个钟点工把游艇内外清洁干净了。
油橄榄就比较麻烦了。虽不像葡萄那么容易碎,可毕竟那么小的个儿,即使用行李箱拖上了游艇,后续呢?放哪里?行李箱回头可是还要塞日常用品的。
就在大伙儿犹豫着要不算了、油橄榄这次就别带了,别看毛五百斤的油橄榄体积那么大一堆,榨成橄榄油其实没多少,约莫五六十斤吧。
贺擎东托江宜舟从德国进口的那台全自动榨油机,出油率已经是同行中算高的了,依然就这么点。好在榨出来的油品级一等一的好,绝壁是市面上买不到的。
就为了那人手四斤的橄榄油,大伙儿也是蛮拼的,想方设法地打下了一堆油橄榄。可紧接着傻眼了,因为没容器装啊。给跪了!
还是蒋佑铭脑袋一拍、想出了个主意,问禾薇:“小禾,我看你微博上晒过你自己编的竹笸箩,这儿竹子没有,软藤条到处都是啊,不如你教我们编些筐子怎么样?”
众人(除贺大少外)热切的目光齐飒飒地投向禾薇。
禾薇被盯得不好意思,硬着头皮说:“我尽量试试。”
实在是心中没底。想当初跟她爷爷学,就学了点皮毛,怎么给筐子起底都还懵懵懂懂的。
不过也可能是压力催发了动力,藤条一拿到手上,几下摸索之后,真的被她编成功了底部。之后就快了。而且在她看来,藤条粗粗的、软软的,比篾竹更好编一些,反正不求美观,能凑合着把油橄榄运回京都就成,所以编起来速度很快。
于是那天下午,在沁人心脾的阵雨造访之前,一行人你教我、我帮你地现学现编地合力整了六个大藤筐出来,试了试承重量,居然还不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