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这么一问,李卫国笑而不语,这风暴要刮起来还得好几年呢,未来的事情哪能跟他说得清楚,只能故作神秘地沉吟了几秒,然后伸了一只手,给他往上指了指。
娄振华童孔一缩,心里顿时警铃大作,虽然不知道他说的具体是谁,但是能让人忌讳到不可直呼其名,想来层次不会低就是了。
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娄振华小心地试探道:“李科长,现在情况有恶劣到这个程度吗,我们平时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风吹草动啊?”
不怪他感觉奇怪,因为自公私合营之后,他们这些人除了赋闲在家之外,平时生活也还算正常,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刻意针对,连产业的股息分红也是每年照常领,这忽如其来的一通提示,搞得他有点杯弓蛇影。
李卫国沉吟了片刻,没有立刻回复他,而是斟酌过后,才缓缓说道:“娄董,您或许觉得现在形势已经慢慢变好了,但有时候刮风是没有预兆的,就好比三年前的私房改造,又有什么预兆呢?”
“自古以来,想要掌握相应的财富,就必须得有相应的实力,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支撑,就好比小儿持金过闹事,财富是握不住的。”
“你们娄家坐拥庞大的财富,以前或许还能把握得住,但是以后就未必了,隐患只要存在,那它就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或早或晚而已。”
说完,李卫国端起茶缸喝了一口,言尽于此,多的他也不想再说什么,有些事情没到那一步,你解释再多也没用,全看个人的危机意识。
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被收拾的人又不是没有,聪明的人会自己斟酌权衡,习惯了安逸的,那就没办法了。
听完他的解释,娄振华深吸了一口香烟,缓缓吐了出来,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是心里已经认同了他的说法,甚至比他说得还要悲观。
作为一个从民国乱世一手将轧钢厂壮大至此的实业家,他太清楚实力的重要性了。
早些年,轧钢厂还在他手里的时候,他也是叱吒风云的一方人物,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
只可惜现在时过境迁,成了闲置在家无人问津的糟老头子,走在街上也没几个人认识,也只能在固有的圈子里偶尔低调露个脸。
这么多年来,他们娄家攒下的家底可不少,但是如今却失去了保护财富的实力,未来遭人觊觎恐怕真的不可避免。
极思细恐啊...
沉默了片刻,娄振华的额间慢慢渗出了一层细汗,作为一家之主,他也确实是该给家人找一条后路了。
“李科长,您说得非常有道理,感谢您的提醒,早上的时候您有给我们家晓娥说过,建议我们离开帝都,不知道您对具体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说话间,娄振华从公文包里掏出了那条牡丹,拆开包装,撕开其中一包,给李卫国递去了一根,其他的都放在了茶几上。
李卫国看见他的动作,并未放在心上,接过香烟,便给他说了两个字:“香江”。
娄振华一愣,反复咀嚼着“香江”这两个字。
虽然他没去过香江,但是香江的名声在内陆可不小,战乱的年代,不少人都是将香江作为避难的第一选择,其中不乏满清的勋贵、遗老遗少和泸上的富豪,就连他以前生意圈里的不少朋友也是选择的香江。
不过香江他并不熟,好奇之下,娄振华便追问了一句:“李科长,您为什么建议去香江,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方呢?”
李卫国微微一笑,解释道:“娄董,香江虽然暂时没有回归,但是在那边生活的基本都是咱中国人,去了那边不会有异国他乡的陌生感,能够迅速地融入社会。”
“最主要的是那边经济繁荣,市场自由度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天然的贸易港口城市,去了那边,以娄董您的商业才能,找准合适的商业项目,说不定用不了多少年,又能让娄家重现往日的辉煌呢。”
“而且那边离家近嘛,内陆有什么政策变化也能很快知道,以后要是大环境好了,也能够随时回来。”
李卫国的这一番话有理有据,也确实是非常符合他的预想,不过由于事出突然,再加上故土难离,一时间娄振华也还没做好举家迁移的心理准备,只能说暂时有了这个念头。
于是犹豫之下,他又试探了一句:“李科长,您觉得这阵风大概会什么时候会刮起来?”
李卫国笑了笑,道:“娄董,这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可能是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是五六年,但不论是什么时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总得提前给自己准备一条退路嘛,您说是吧?”
该说不该说的,李卫国一并给他全盘告知了,具体是不以为意,还是早做打算,一切都只能看他自己了,再多的李卫国也没法和他说。
李卫国的这番肺腑之言,让娄振华微微有点失神,恍忽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回神后,娄振华郑重地起身朝李卫国鞠了一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