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响起,童副局长拿起电话,没听两句便露出欣喜之色。
他一放下电话,就把几个得力的手下叫了进来。
几人还以为是郑家的事情有了线索,便纷纷开口打听。
童副局长一摆手,道:“嚷嚷什么,听我说。马上去集合你们的人,十分钟后跟我执行任务。”
见几人面面相觑,他又补充道:“都别愣着了,该告诉你们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们。”
几人素来知道这位上司说一不二的脾气,顿时一哄而散,自去招呼人手了。
约莫过了五分钟之后,一个叫作郭向东的警察最先过来报告说人手准备齐了。
此人是童副局长的心腹,平时极为倚重。
郭向东见没有人来,便低声问:“大哥,有什么行动?”
“抓人!”
“抓人?”郭向东顿时有些兴奋,郑家出了事之后,他们分局的人夹在中间,哪边都不敢得罪,弄得里外不是人,日子十分难过。
虽然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但他们这些人也难免会受到波及。
只有案子破了,真正的凶手找到了,一天的云彩才会散了。
童副局长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不是抓杀害郑二公子的凶手,你以为凶手就那么好找啊?算了,我也不瞒你了,这次是去常州戚墅堰机车厂。听说里面有人在倒卖军火,这可是通天的大案子。你看好手下的人,都打起精神来,别出了差错。”
机车厂?
军火贩子?
郭向东听了顿时眼睛一亮,虽然屡有倒卖军火的,但大部分都是桌面下的事情,很多军方的大佬也在倒卖军火,但都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
大哥竟然能够得到这样的线索,还是很有门道的。
一般干军火买卖的人,都是有些背景,人又十分狡猾,黑白道通吃,不然这掉脑袋的买卖也做不成。
他们这些做警察的,遇到这样的案子一般是要好好掂量一番的。
但是,看大哥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今天要抓的这个军火贩子不仅能动,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童副局长虽然被郑、姜两家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但是他其他的工作也没有闲着。
机车厂从上海迁来常州戚墅堰之后,报纸上登过消息,这件事弄得沸沸扬扬的。
那个地方相对封闭,里面交易也安全。
若是没有一些背景的,还真摸不清里面的门道。
估计那些军火贩子也是趁着厂子里一切都是方兴未艾,各种制度尚未真正执行的时候,钻了空子。
童副局长接到的电话,其实是特务处情报科的情报队长王德发打来的,不然就凭他一个分局的副职,怎么敢去机车厂抓军火贩子?
既然是上面分派下来的任务,他的腰杆子自然就硬了。
但是情报科提醒他,这次要抓的军火贩子可不是一般贩卖枪支的贩子,而是贩卖炸药为主的。
炸药不比一般的枪支走私,一直以来都是管控的都非常严格,相对来说,在金陵搞到质量好的炸药的渠道并不多。
只要顺着这条线往上查,一定能查到大鱼。
而情报科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选择收网,也一定是经过分析和评估过的。
于是,王德发给童副局长打了电话。
由童副局长带着分局的人负责明面上的抓捕,他则带着情报科的人负责暗处的。
按理说,机车厂本不是南京的辖区内的,童副局长他们属于跨区办案,但上面有情报科撑腰,这就不算什么事。
估计,情报科也是考虑到常州那边的熟人社会,这才选了南京本地的警力一并实施抓捕。
此时队伍结合完毕,都在等着童副局长下令出发。
当他站到队伍前之后,便立即有人过来告状,说是有几辆车的油没有加满,怕是跑不了太远的路程。
没等童副局长开口,郭向东登时就火了。
“怎么回事?昨天不是批了条子给程股长了吗,怎么油没有加满?”
“条子是给了,但是程股长说这个月的油票紧张,上面控制的又严,所以就……”
“这个王八蛋,就知道捞钱!”郭向东愤愤骂了一句。
在警察分局里,总务股长程亮是个众人皆知的老油条。
他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确实有些本事,对分局后勤事务的运作了如指掌,无论是物资调配还是设施维护,处理起来都看似游刃有余。
也是深得几任局长的信任。
然而,程亮的毛病也不少。
他手脚不干净,常常干些损公肥私的勾当。
针对分局车辆用油,他动起了歪心思,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倒卖汽油,将公家的资源变成自己的私利。
还有各个股、队的车辆维修,他也喜欢虚报修车花销做文章,明明只是小修小补,却上报成大修大换,从中赚取差价。
同事们对他这些行为心知肚明,但碍于情面,也因他深谙分局内部的一些门道,大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