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多年来,随着他势力一日一日的扩大,地位在平江府也是逐日提升。
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同里镇属于慕容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朝廷的一纸公文都能吓的半死,双手奉上地契商铺的人家,不配再主宰同里镇。
秦老大想趁此机会,让同里镇的人知道,究竟谁才是这里的皇帝。
自古以来强龙不压地头蛇。把家小钱财往山里一搁,没了后顾之忧,他一个人坐镇同里镇,看谁敢把他往监牢里拉。
他手底下养的人,明的就有一千多号呢。再摆出拼命的姿态,不信真有人来硬碰。
秦老大是个聪明人,他认为自己不但对同里镇了解,对国家大事也了解。他认为,在这个时候,朝廷和大皇子肯定是宁事息人的态度。
真是闹大了,大家都知道因为经界法有人造反,在别处就推广不下去了。
做什么事都需要人。无论是好事坏事,没人去办,啥事都办不成。
朝廷不是个人,不会冲动,只会衡量得失。
大皇子需要的是好名声,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导致某人扯旗造反。
秦老大想象中的结果是,他的地没收,他本人得到了同里镇乃至平江府人的敬畏。
至于朝廷回头来报复他,这个根本不用担心,反正他家里近两代人,都没有参科考的。离京城几百里地,天高皇帝远,不怕他们。平江府的官员,不敢报复,往年历任知府都是看慕容家的脸色呢。
秦老大原本是打了个小算盘。从外地来的文士衫给他打了个大算盘。让他把事往大里闹,让朝廷把此前收众人的地退回去,让朝中的人彻底断了推行经界法的念头。那就他成了全国富人的恩人,成为了一个拨乱反正的人,一个被历史记着的人。
因为经界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决定,有大部分的同里人跟着上山,这就是证明;学子们的抗议也是证明。
并给秦老大分析,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就占山为王,做个绿林好汉,草莽英雄。
人活一世为的什么?
留名啊!
秦老大这几日一直热血澎湃的等着上门来谈判的人,等来等去,等的宋羿那番话,能不气吗?
“他们把饭吃了,一起吃的。”
一个圆脸小厮向他报告柴房里的情形。
秦老大咧了咧嘴说:“大丈夫行事当光明磊落,想要他们的命也是乱刀砍死,怎么会做在饭菜里下毒这样的龌龊事。”
“刚从山下上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自称叫秦歌,说是您的远房亲戚,拿了秦家的牌子进的山。”
“说什么事了吗?”
圆脸小厮回答道:“他们说是想做大人物,投奔您干一番大事业的。”
秦老大得意的笑了两声,说:“诸葛先生说的不错,把队伍拉起来,自有人前来投奔。把他们带过来,我看看成色如何。”
柴房里很净,三人用了简单的午饭,靠墙坐了。
“比预料中的待遇好啊!我还以为他们扔三个馒头给我们。”赵瑗望着门口低声叹息道:“不知道慕容谨啥时候能来。”
宋羿问:“你的计划是什么?”
本来不想理这个坏豆子的,想着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也不错。赵瑗缓声说:“原计划的是带兵封住山口,再派杀手入山往他们饭菜里下毒,把秦老大打个半死。等他们自己主动出来谈。我们的条件是,灭秦家全族,其余的人一律无罪。”
旁边的李县令打了个冷战。
宋羿问:“遇到我们,你改变主意了?”
“嗯。”赵瑗愉快地笑道:“我刚说的方法劳民伤财,能兵不血刃的解决更好。”
“慕容谨会插手这事?”
赵瑗收敛了笑意说:“如果我没进山,他也许不管。祝夫人得了我被秦老大扣着的消息,一定会想要救我,而慕容谨一定不会让她涉险。”
李县令接话道:“那只有亲自出马了。”
赵瑗又接着说:“慕容谨号称‘鬼才’,又武功高强,等他来了,我再用法子把他套进这件事里。”
宋羿不知道祝东风帝姬的身份,以为赵瑗依仗的是郭思谨这层关系,觉得祝东风对不起他,所以才想着会救他。
宋羿失望地说:“你为什么总想着利用一个女人。”
如果利用一个人,就可以少死一些人,为什么不能呢?赵瑗没接他的话,而是仰脸叹了口气。就在这时候,他看到窗口处幽幽地探出一个戴着树叶帽子的脑袋。
赵瑗猛惊了一下,立即把目光移向了别处。
假装没看到她,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她。
片刻之后,他又望向了窗口。因为,他想到了,即使他不看,别人也会看。
窗口的脑袋冲他笑了一下,明媚的笑容晃得他头晕。赵瑗定了定神,再仔细看时,窗口处只看到窗棂和灰蒙蒙的天空。
赵瑗朝着窗口望了半天,那个脑袋再没出现。
有这么一个人,无论她是什么装扮,总能一眼就能把她认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