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地方,却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进了府衙,赵瑗喝着茶说:“钱大人,平江府的李临江你认识吗?”
钱知府不知赵瑗说这话是何意,但老实的回答了:“去年回京述职时,见过一次。前几日,在秦大人那里听说,经界法在平江府推广的很成功。”
“他最近官升了两级,调户部的文书已下,任左侍郎。”赵瑗不紧不慢地说:“现在的户部尚书身体不好,几次上书圣上,要辞官归田。一直没寻着合适的接替人选。”
官场上的人,都是人精。何况赵瑗的话说的很明显,钱知府没有任何思考地,就听出了赵瑗话里的两个意思,尚书空缺,人选待定;李知府因为经界法成为了热门人选。
这么大年龄了,官高一级还是两级,对于本人来讲不算什么事。但对家族与孩子们来讲,就不一样了。若是本人成了尚书,那他钱家就出了个尚书,他的孩子们就有了尚书的爹。小儿子还没未成亲呢,说不定能在京城找个权贵家的嫡女。
钱知府言词恳切:“就是拼上这身老骨头,下官也想把海盗赶走,把经界法推广下去。为官一任,谁不想有所作为。只是人手实在有限,大殿下能调兵过来吗?先把海盗给缴了。下官带人去缴。”
“姑父,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瑗把南粤府的情况大致讲述后,虚心地向慕容谨请教。
你们的事,关我屁事啊!因为你这个狗崽子的挑拨,我的时间哄我女人女儿还不够用呢。一上午陪她们东看西看,看了胭脂看水粉,看了布料看成衣,看珠钗首饰,又看船模型,看得头晕眼花。
可是面对祝东风和祝小月期待的目光,慕容谨态度和悦地说:“要看是想治标,还是治本了。”
自从赵瑗答应跟她一起去大理国,祝小月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人,觉得他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想要人帮自己,就先要夸夸别人。
不是别人,是她爹。
祝小月望向慕容谨的目光,满是崇拜,“爹爹方法这么多啊,难怪娘喜欢你。治标怎么治?治本又怎么治?”
这句话极大的鼓舞到了慕容谨,他稍稍一想,便说了对策。
“治标就是眼下里让临海的几个村庄内迁,让登岸的海盗偷无可偷,抢无可抢;在港口驻兵维持治安。治本就把海盗缴了。”
这不是白说嘛。谁都知道把海盗们都砍死,能治本啊!砍人是需要人来砍的,那就要调兵。
调兵要经朝廷,这样一来一回,又要花去不少时间,没有三个月以上办不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费用问题。这个穷地方,来个万把人,若是朝廷那边的军需不能及时的跟过来,时间一长,吃饭都是问题。
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愿意卖命!
赵瑗说出了心里的顾虑。
慕容谨问祝东风和祝小月:“大宝贝和小宝贝有什么看法?”
这个称呼是慕容谨跟在她们后面一上午,琢磨出来的。以前他和祝东风很少出门,对祝东风的称呼,他是胡乱喊,娘子媳妇之类普通的称呼就不用提了,什么小黄鹂,小蚂蚁,小猪猪的都叫过。
出门在外不行啊!尤其是当着女儿的面。祝东风这个名字,他一次没有叫过,叫原来的名字明月,也生疏,不能表达他内心的感情。
于是他就往珍贵的东西上想。
最后就想到了宝贝这个词。
宝贝在嘴边转了几转,当着女儿的面,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有外人的时候,真是烦人。
当慕容谨鼓足了勇气对着走在他前面的祝东风,低声喊了小宝贝后,祝小月回了头。正在讨女儿欢喜呢,不敢说不是叫她的,将错就错,祝东风就成了大宝贝。
第一声叫出口后,后面就自然了。大宝贝小宝贝喊了半上午。
两个宝贝早就适应了。此时这一声,二人都表情都很自然。赵瑗是第一次听到,他木着脸,目光依次从三人脸上扫过。来回扫了两遍,也没看出什么端倪。
赵瑗懊恼极了。
怎么半天不在一起,关系就变了样子?
尤其是小宝贝,理所当然觉得自己是别人的小宝贝一样,笑容满面的应着别人的话:“捉着海盗,抢他们身上的东西嘛。若是不够就抢大海盗的,与经界法一起搞,一举两得。”
慕容谨在桌下面,拉着祝东风的手,放在自己腿上,满眼带笑地说:“真不愧是我们的小宝贝啊,这么聪明。这么好的主意,是怎么想到的呢?”又望向祝小月,宠溺十足地说:“小宝贝你是我和你娘的骄傲。”
赵瑗打了个寒颤,也想伸手去摸摸慕容谨的头,是不是有病。
这时候祝东风对着他说话了:“小宝贝的话,你可以考虑一下,我也觉得是好主意。”顿了一下又说:“也不一定非要调兵过来才行,你可以试着借力打力。”
祝小月抢着说:“借李家的兵去打海盗么?李家原来就是大海盗,怎么样他才能愿意去打小海盗呢?”她轻快地眨了几下眼睛,压低了声音说:“说不准,就是李家在背后搞的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