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怯怯说:“臣妾就犯错了。但是臣妾知道错了。”
她说:“陛下要打臣妾手心吗?”
皇帝大笑,说:“陛下也犯错了,皇后会打朕的手心吗?”
她不敢想象这个画面,于是摇头。
她又忘了必须回答皇帝的问话。
但是皇帝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继续问她:“那为何不会呢?”
她说:“因为皇后和陛下是夫妻。皇后喜爱陛下,自然舍不得。”
皇帝说:“美人是朕的爱妾,朕也喜爱美人,朕也舍不得。”
......
身后的尚仪冷汗不止。
明主无私情。
而皇帝居然对一个小小的美人论及喜,论及爱。
尚仪心中只觉恐怕大事不妙。
她内疚横生。
尚仪原本只看这小宫女美貌,心性单纯与世无争。想着这后宫只皇后一人,中宫仁慈,若是皇帝一时宠幸,中宫必然不会太过重视。她自然也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攀升。可是万万没想到,皇帝居然动情。
皇帝怎可动情?
皇帝不可动情。
就连中宫,那都是与皇帝少年夫妻。皇帝那是还不是皇帝,尚且有动情的权利。但是也只在那时。若不是她们冷眼相看,皇帝与中宫举案齐眉,情谊深厚,也不会动了如此的心思。
可是这样的心思,要建立在皇帝不曾动情的前提上。
这很容易。
因为天子无情。
可是如今天子却对着一个新册封的美人说:“天子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
尚仪并未看走眼,她确实是一只胆小的鸟雀,确实没有精卫的魂魄,可是尚仪却没有去看海。那片海,居然会为了这只普通的雀子,沧海要变幻成桑田。
丽日,无风无雨。
晴。
尚仪却嗅到了满城的风。
......
剩下的事情,元朗和元起就已经知道。
那场在丽日中刮起的风,并没有吹垮任何城池,相反,它卷起漫天的风沙,到另外一个所在,建立了一个新国。
元朗说:“元后善心,作为好友的宰相容氏也善心。他们并没有把这一切的罪过迁怒于那个宫女。因为元后明白,导致这一切的实际上是恩爱不复当年。就算是元顺帝在御花园不曾邂逅这个小宫女,来日可能也会在别的地方邂逅别的小女官,或者是小贵女。”
元起说:“元后看得清明。若是换个女子,势必要怨怒,为何这个会出现,为何出现偏偏是这个女子?仿佛只要这个女子消失,一切都会恢复如初......殊不知,男人啊,永远都爱十八岁的少女。十八岁也爱十八岁,到了八十岁,也会爱十八岁。”
元朗看他:“所以你现在也是爱十八岁?是谁?”
元朗警惕:“花楼的暮愿正好十八。元起我警告你,你现在才十六......”
元起无奈:“九哥你在胡思乱想什么......我就是举个例子罢了。又没说我自己。”
元起又想到一事:“九哥你说,元顺帝是一见钟情了,那小宫女被封为美人的时候似乎真的只有十五.......可是南齐不是.........”
元朗说:“南齐国规女子十五定亲,十九方婚,但是那是成安帝主政的时候颁布的。成安帝颁布此令的原因是因为玉英将军。”
玉英将军。
南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将军。军事天才,战功卓越。
玉英将军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为大理寺监察,母亲为元后好友,封诰命,时常进宫陪伴中宫,因为这样的一层缘故,玉英将军从小就有一半的时间养在宫中。
由此和当时的太子一同长大。
小孩的友谊来的飞快。大多都是寂寞而起。之后元后出走,带走了小皇子,元顺帝看小太子越发寂寞,更是直接下令让小玉英作为太子陪伴养在宫里。
玉英跟着太子读书,不再读女戒女德,而是看史记,听百家言论,观战事论点。她眼前开了一片新天地。那天地中不再有胭脂水粉,不再有珍珠翡翠,不再是绫罗绸缎。而是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大漠孤烟,是驼铃阵阵,是江浪涛涛。
青梅竹马的玉英将军和成安帝逐渐长大,成安帝心仪于她,十四岁不到便请求元顺帝赐婚。而玉英将军却好武功,志向远大,她拒绝元顺帝的赐婚,在朝堂之上请官出征,抗击北魏。而那个时候是已经开始临朝听政太子为了所爱,居然也跟着披挂沙场。
元起也知道这段故事。
也是因为成安帝的行动与态度,最终打动了玉英将军,出征第三年,南齐胜,元顺帝再次赐婚。玉英将军与太子才大婚成功。太子抱得美人归。
青梅竹马,沙场定情,举国同庆,这本是个很好的故事。
第二年,已经是太子妃的玉英将军有孕。
同年,元顺帝退位,成安帝登基。玉英将军被封为皇后,史称成玉皇后。
年轻的皇帝满心欢喜,期待自己的第一个皇子的降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