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和尚,本名彭莹玉,是元末着名的起义首领,也是南派红巾军创始人,一生都在致力于反抗蒙元残暴统治。
彭和尚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有不少青史留名,比如:周子旺、况普天、杨普雄等等
当然,这里的彭和尚,还是明教五散人之一。
赵恒并没有着急和这个彭和尚相见,等到关键时刻,亮明身份,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等彭和尚离开之后,赵恒闪身返回原来的位置,就见周芷若正坐在火堆旁,时不时的朝着赵恒刚刚离开的方向张望。
“师父,你回来了?你没事吧?”
赵恒揉了揉她的小脑瓜:“放心吧,没事,你睡吧。”
小丫头见赵恒的确没什么事儿,这才安心躺下。
赵恒给她盖好毯子,又往火堆里添了把柴火,这才转头对常遇春说道:“你也休息吧,重伤未愈,还需休养。”
“这怎么能让您守夜,还是我来吧。”
“不用,正好我也要打坐。”赵恒说完,一柄十公分长的小剑飞出,贴在他眉心位置,开始日常养剑。
常遇春见此情形,也不再说什么,安心睡下。
次日一早,三人继续赶路。
刚走出数里,穿过丛林,走上一条大路,就见到一群蒙古士兵,将一群普通百姓围在路边。
这些蒙古士兵大概六十多人,其中还有一个军官打扮的人,趾高气昂的坐在马背上。
那群百姓排成长队,一个一个走到军官马前,磕头行礼。军官身旁还有一个翻译,每过来一个百姓,都要问一遍:“姓甚么?”
百姓回答之后,或是被打一巴掌,踢一脚,让其离开,或是被留了下来,拉到一边等候处置。
看到这一幕,赵恒不由得想起一段历史。
元朝末年,朝政暴虐,无数百姓揭竿而起,奋起反抗。
蒙古大臣中有一些激进的,想要杀尽天下汉人,但天下百姓何其多,又怎么可能全杀了?
于是,当朝太师巴延出了一个主意,杀尽天下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
这是因为,在汉人之中,以张、王、刘、李四姓最多。至于赵姓,则是前朝宋氏皇族。
只要把这五姓人都杀了,也就没有多少反抗了。
后来,元朝朝廷中,也有不少这五姓的汉人官吏,自然是强烈反对这种政策,元顺帝也不得不取消这条政策。只是,这其中已经有不少人死去。甚至有些地方还在继续杀戮。
这种事既然遇到了,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吩咐常遇春照看着周芷若,再树林中躲好,赵恒便直接飞身上前。
手中竹剑出鞘,十二柄小飞剑在周身环绕,整个人如一道劲风,转眼间便到了那伙蒙古兵面前。
也不废话,飞剑长剑一起出手,站成两排的蒙古兵顿时成了活靶子,或被飞剑穿过咽喉,或是被竹剑斩掉狗头。
“敌袭…”
“快跑…”
清理杂兵,还是使用小飞剑,简单高效,速度奇快。
转眼功夫,六十多名元兵尽数被斩杀殆尽。
赵恒停住脚步,手中竹剑一甩,剑芒收敛,竹剑之上干干净净,不沾染一丝血花。
“元兵已死,你们把他们身上值钱的东西收拾一下,便去逃命吧。”
说完,赵恒也没有理会那些跪倒在地,连声感谢的百姓,便直接返回了。
刚刚躲在草丛里的常遇春,把赵恒出手的经过看的清清楚楚,见到赵恒返回,立刻开口赞叹:“赵剑仙不愧是剑仙,就连这杀人也这般从容。”
赵恒摇了摇头:“一些杂兵罢了,不值一提。只是不知道这天下还有多少汉人百姓,正在受苦受难。看来赵某也要出山,尽快灭了这残暴不仁的大元朝了。”
常遇春闻言大喜过望:“剑仙大人也要起义抗元吗?这可真是太好了。赵剑仙神通广大,有了您的加入,一定可以更快的推翻蒙元,还我汉人河山。”
赵恒笑了笑:“我虽然武功高了点,可一人之力,终究有限。要想推翻这大元朝,还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常遇春点头:“的确,元廷还是很强大的。如果赵剑仙出手,常遇春愿意追随左右,为您充当先锋。”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若是伯仁愿意相助,自然是再好不过。”
旁边的周芷若也扯了扯赵恒的衣角:“师父师父,芷若也要帮忙。”
赵恒顿时乐了:“好好好,等芷若学好了本事,也可以帮助师父。”
这时,常遇春说道:“赵剑仙,我们明教在江湖上被人称作魔教。正道人士看不上我们,就连江湖上的一些黑道帮派也瞧不上我们。您真的不在意我这出身吗?”
赵恒摆摆手:“抗击元朝,是天下有志之士共同的愿望。又何必分什么正道魔道?况且,明教虽然行事作风略显偏激,但绝对算不上什么魔教。
这无非是朝廷害怕你们,故意散播舆论,诋毁你们罢了。在家国大义面前,江湖上那些恩恩怨怨又算的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