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票,心里才安生下来,这才感觉到一股疲劳和饥饿感,赶紧去找地方吃东西。
她完全不知道这一趟出去到底是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是感觉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就像当年她在大街上捡到那张招工的传单一样。
她拿着电话想了半天,还是收了起来,没给公司打电话。
工作都是安排好的也不用担心,反到是这个电话打过去她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不如就干脆不说了。
一切等到了成都再说。
晚上八点半,张铁军终于暂时结束了和文件的战斗,活动着脖子从屋里出来,就看到张红艳快步走来。
“铁军,那个董女士到了。”
“哈?”张铁军一脸懵逼:“到哪了?”
“到成都了呗。刚给我打了电话,已经坐车进市区了,我让她直接到酒店来。”
张铁军抓着后脑勺懵逼的往电梯口看了看:“那什么,给安排好房间没?给准备点吃的。她是南京人又在广东生活了好几年。”
南京人的饮食口味这会儿和广东比较接近,喜欢吃偏甜清淡,但是又没有申城人那么嗜甜……不甜不咸吧,和这会儿的广东相当接近。
两个地方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而广东人和鸡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两个地方又都以各种面食闻名,各种包子和面,花样百出。
南京是面条的江湖,老卤面、皮肚面两位大佬的江湖地位不可撼动,小笼包享誉全国,水煎包独霸东南。
广东就更不用说了,一碗云吞面走遍天下,各种包子饺子。在这里吃饭是吃饭,吃面是吃面,坚决不能混淆。
这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九十年代管到广东找发展都叫南下,其实不完全是,就比如东南人到广东就应该叫平移,除了语言以外,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但是川渝地区就不一样了。
川渝这地方吧,就很独特,有人说他是北方,有人说他是南方,他们自己也懵圈,但总体人家是西南人。
连咸甜之争都不参与,捧一碗麻辣看热闹。
九十年代,全国大流通还没有开始,西南这个纯内陆的地方还是自娱自乐,包括饮食也是独树一帜,对于大多数省份的人来说都需要适应。
不过大多数其他地区的人对川菜都是误解的,虽然他都是重口味吧,但还真不是都麻都辣。
川菜有一半是不麻不辣的,虽然大家都不信,但这是真事儿。而且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历史上四川地区是嗜甜的。
和申城一样,这边做什么菜其实都要放糖,这也是为什么四川的酱肉包能占领申城的原因。底味对口。
所以说他不南不北嘛,南甜北咸,西南地区又甜又咸还要再加一把麻辣。
糖醋口的菜就是川菜几大口味之一,清淡的也有,比如开水白菜。反正,越清淡越贵。
川渝地区也有不吃辣的人。
“安排好了,就住铁兵住过那干,厨房我也通知过了。”张红艳看着张铁军:“还有别的安排不?”
张铁军想了又想,摇摇头:“想不起来了。我和她说上飞机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这娘们不声不响的就到了……有点虎。”
“有你这么说女人的吗?”张红艳翻了张铁军一眼:“那我下楼去迎一迎,你洗把脸换身衣服吧,都是褶子。”
她伸手给张铁军抻了抻,坐的时间长了抻不开了。
张铁军低头看了看:“行吧,我去换换。感觉今天气温有点低,估计又要下雨了,你们晚上睡觉注点意,明天都加件衣服。”
这边下雨就降温,降的还特别快,雨一落风一过就像换了个季节似的,特别容易感冒。
回屋洗了把脸,换了身衣服。
徐熙霞倚在沙发上看电视,瞅着他里外的忙活:“你这是还要干啥?这会儿了还换衣裳。要出去呀?”
“不是,来了个客人要见见,你睡你的吧。”
“这才几点?谁呀?哪来的?男的女的?”徐熙霞瞪着雪亮的大眼睛凑过来。
“珠海来的,女的,是个大美女。……比我妈小四岁。”
“你现在都到了这个程度了吗?”
“……皮痒痒了是吧?”
徐熙霞哈哈笑着往一边躲:“本来嘛,口味越来越重了都,像谁看不出来似的。”
“放屁,我至于嘛我?你看出来啥了你呀?”
“咋的?你看刘姨的眼神儿就是那样的。”
张铁军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她说的是谁:“可拉倒吧,尽能胡扯。我那是那意思吗?就是从小看她的电影。
那是对明星的喜欢。懂个屁。我妈看见她眼睛还冒光呢。”
这会儿没有什么追星一说,但实际上什么时候也不缺这种事情,老百姓对明星的态度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狂热的同样会有。
就算放到过去,那时候追戏曲的角儿也是一样的道理,再后来才是电影明星。
民国的时候戏曲和电影都是在一个地方演出的,都叫戏剧。多说一句,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是动画电影和真人动画电影,想不到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