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号早晨,张铁军是咬牙切齿扶着老腰从被窝里爬出来的。
太狠了。
张凤就没憋着好屁,等他从二号院回来这娘们就开始作妖,这叫一个腻歪哟,差一点张铁军都感觉自己进了环环传了。
茶言茶语小白莲上线。
舒服是真舒服了,就是有点太舒服了,这家伙纯属被祸祸了一顿。
还不能说啥,脚上泡自己走的,即没资格也没立场。
出去活动了一圈,把身体热透活动开了,这才舒服了不少,感觉活力又回来了。到底是年轻。
花园里的菊花正是好时候,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搭着月季和玉簪花,还有四周的木槿,全是花香特浓又持久的。
要是有花粉过敏的来这儿估计立马能疯。
幸好张铁军不过敏,还很喜欢,他从小就在张妈的薰陶下特别喜欢花,尤其是很香的花。
清晨的风摇曳着各色的花朵,小鸟在晨光中振翅娇啼,这场景简直美极了。
跑圈都多跑了两圈。
等他回来家里,张爸张妈都已经起来了,老太太站在院子天井当中跟着黄大姐一起活动身子,扭腰蹬腿的。
大欢欢和元宝小两口趴在游廊口子上歪着脑袋看老太太在那做奇怪的动作。
元宝怀孕了,现在大欢欢是寸步不离的守着媳妇,连乐乐妞妞想靠近它都有点不放心,盯的紧紧的,敢伸手揪毛就去找大人告状。
“快去逮饭。”老太太看到张铁军就催着他去吃饭:“大清早饭也不逮就跑步,不饿呀?”
“人家那是有讲究的,得跑完了才吃。”黄大姐就笑着给她解释。解释了她也不听,她有自己的理解和信条。
张铁军在老太太脸上揪了一把撒腿就跑进了屋:“爸,妈,你们咋起这么早?”
“这还早啊?”张爸看了看时间:“今天事儿这么多,不早点能行?”
“咋的了?”张铁军过去吃饭。肉包子甜豆浆,厨房自己腌制的小咸菜,还有油条:“应该点点儿豆腐脑,挺长时间没吃了。”
“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张爸嫌弃的斜了他一眼:“豆腐脑不麻烦吗?”
“你是不是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张妈看出来情况了,歪着头问张铁军。
“啥日子?”张铁军一口包子咬在嘴里,有点懵逼,想了想,也不是谁生日啊,啥日子?
张妈就笑,拐了张爸一下:“你看着不?我就说他想不起来,你说可怎么整你说,这一天是稀里糊涂,日子都是混过来的。”
“忙呗。”张爸到是感觉没啥,因为他也想不起来。他连生日都想不起来,包括他自己的。
“再忙也得过日子,”张妈看了看张铁军:“忙的日子都记不住了那忙的还有什么劲儿呢?人还是过日子重要。”
“这话到是对劲儿。”张爸点头同意:“我就是脑袋不行,是真记不住。”
“啥日子?”张铁军问,是真不知道,完全想不到。
“中秋呗,今天八月十五,你可真行。”张妈嗔怪的斜了张铁军一眼:“一年就这么几个重要节日,这你都能忘。”
“今天哪也别去了,”张爸说:“就在家过节,今天的菜交给你了,我和你妈俺们这些人就包饺子。”
“今天柳姐和小秋得上班吧?”
“上呗,上她们的,晚上回来吃团圆饭。你又不用坐班儿。小柳下班正好接铁兵和小雪回来,小凤和老丫在家,那边放假。”
今天老张家下面所有的公司单位都放假了,除了必须在岗的人员和值班人员以外都放,让大家好好的过个团圆节。
东北人习惯上管中秋节并不叫中秋节,而是叫八月十五。过八月十五,少部分说过中秋。
中秋节是东北人除了过大年以外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主打的就是一个合家团圆。
至于过节的方式到是没有什么,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好的,啃几块月饼再来串葡萄,当然少不了不管什么节都要吃的饺子。
没有什么仪式和活动,网上那些都是后来为了搞而搞的,大多数都不是什么传统了。
如果是农村的话,要比城里热闹一些,会组织社戏,就是请一个班子到村里唱拉场戏,热闹热闹,或者放一场电影。
那吹着小风贼拉过瘾,一边唱一边哆嗦。
中秋节这会儿的晚上,在东北农村都已经是零下了。
比较统一的风俗那就是五仁月饼,带青红丝的那种,城里乡下都吃这个,一人一个抱着啃。
九六年这会儿月饼还属于是好东西呢,不少人都喜欢吃,也爱吃,感觉特别香甜。毕竟还没吃上几年肉,生活也就是这几年才好起来的。
所有单位都会发,工厂矿山政府单位,发月饼发葡萄发苹果,还有发肉发蛋发牛奶的,反正只要不发梨就行。
梨在中秋是忌讳。但其实也有人吃,只要不和谁分就行了,分离是不可能分离的。
东北人平时在家里吃梨也不会分,都是抱着一个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