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几句玩笑,气氛相当轻松。
“铁军啊,我现在身体出了一些问题,需要疗养,我的工作由小宋同志接手,今天过来也是想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肖省长抿了抿嘴,说出来这么一个话题。
谢省长叹了口气,张书记和蒲市长也都摇了摇头。
“人来了吗?怎么不一起过来?”张铁军肯定要给这个面子,再说现在不接触以后也肯定是要接触的。
谢书记打了个电话,没一会儿,房门被敲响,蒲市长过去开了门,把胖乎乎堆了一脸笑的宋省长请了进来。
应该叫宋副书记。
他原来是省委副书记兼成都市委书记,张铁军去成都的时候他刚好成为全职副书记,俩人没碰上,也就没见过面。
他是京城人,清华冶金系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去西南支援三线建设,在自贡一待就是十八年。
张铁军在钢铁公司上班的时候,厂里用的焊条都是自贡生产的,那就是宋省长的成绩,他让自贡焊条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
是他把自贡焊条厂的名字加上了中国两个字,自贡中国焊接材料制造公司。
说起来他还是张书记的小师弟。
“张部长好。”宋省长一笑像个弥勒佛似的,眼睛都没有了。
“你好,咱们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吧?虽然不熟但也不能算是陌生人。”张铁军笑着和宋省长握手,把人让到沙发上坐下来。
“已经定下来了?”张铁军问肖省长:“打算回老家还是来京里?”
“不回啦,哪也不去,我就在成都休息一下就好。”肖省长笑了笑。
他是当年在玻璃厂的时候因为不注意防护患上了矽肺,这个病是治不好的,连缓解都缓解不了,得上了就只能熬着。
这个话题就有点沉重了。
张铁军适可而止,表示了一下关心就换了话题:“来吧,这下人到齐了吧?你们打算怎么讹我直接开始吧,我准备好了。”
“哎哟,可不能这么说,这话可不兴说。”张书记笑着摆手:“我们是来取经的。”
“对,老张说的对,我们是来找你张委员求取真经,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嘛,你有资金有项目,我们有资源有劳动力,正好互补。”
“人老了就是不痛快。”张铁军抽了抽脸:“就不能直接点儿?我媳妇儿在家都说我越来越像老头了,就是被你们给带的。”
别人的同事都是精神小伙,自己的同事不是头发白了就是牙掉没了,去哪说理去?
“听说,你有个新城市计划?”谢书记压低了嗓门,带着点神秘感的问了一句。
“你们听谁说的?”这事儿可不兴公布,也不会公布,除了有限的几个人连消息都不可能知道。
谢书记指了指肖省长:“你不知道?老肖和朱总是同学,好哥们,有什么消息是能瞒过老肖的?除非你谁也不说。”
这就难怪了。
“我可跟你们说,”张铁军强调了一下:“这个事儿现在加上你们知道的人不超过十五个,也绝对不允许超过十五个。”
“明白。”几个人纷纷点头,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事儿他们知道是正常的,因为张铁军的两座新城计划当中,有一座就是要放在四川的,朱总向他们透露这个事儿也是工作需要。
渝城张书记和蒲市长此前都是四川省的常委委员,知道这个消息也不奇怪。
但是再传出去,那就是大事件了,是要追究责任的。
现在的情况是,兄弟俩分家了,这事儿又都知道,这不就都有了点心思嘛,都想把好事搂到自己盘子里来。
“这事儿渝城就不要花什么心思了,”张铁军对张书记和蒲市长说:“那边不合适,你们现在别的都不用想,先把路桥建出来再说。
交通搞上来了,区县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其他的自然也就跟上来了,你们不缺资源和物产。
然后就是,兄弟分家不能分感情,加强成渝两地的沟通协作是你们不二的选择,要在这上面多下下功夫多花心思。”
张铁军想了想,接着说:“东方是很看重成渝两地的,这几年陆陆续续也搞了一些项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有句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们得多花心思发散思维。
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你们都有雷同也都有不同,可以合作的方面有很多,城市独立不是对立,合作共赢才是最稳妥的发展道路。
就比如旅游业和商业,你们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互相拆台最后只能都倒台,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有大的发展。
从旅游业和农业可以涉及到河湖治理,你们可是一衣带水的关系,这一块也要联合起来才行,不能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旅游业大有可为,但是旅游业这个概念很大,不是挖个湖栽几棵树就是搞旅游,更不是建个寺修个路就是旅游。
旅游是一种文化,更是文化的传递和展示,它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注入到方方面面,要讲合纵联合,互相推动带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