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着郑义的话,他从这字里行间听出了恶毒的算计。
如果真的答应了郑义,那谁还敢来北五府?
这是要断人前路啊。
也是绝了朝廷继续安插人手的路。
除了一些学子,哪个当官的还愿意过来?
过来后要被丢到泥腿子窝,不好好干会被辞退,自己偷跑会被辞退。
官场一旦有了污点,还有什么前途?
谁还愿意来?
一群学生过来后,还不被北五府给同化了?
这么好的生活,这么好的教育,朱棣觉得就是自己可能也顶不住。
就像郑义说的,这里的教育体制非常健全。
这些人只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这事儿,朱棣不能答应,所以他岔开了话题。
“郑义啊,朕已经到了修建皇陵的时候,能不能从你这里借一些奴役过去?”
郑义一听朱棣要修皇陵知道他这是要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
皇陵的修建劳民伤财,是帝皇最为后人不耻的行为。
尤其是现在,朱元璋又开了生人殉葬的口子,四十多位嫔妃十几位宫女。
而为朱棣陪葬的也不少,足足有三十多人。
这是郑义认为古代的皇帝全都是一些王八蛋的玩意的原因。
无论后人多么的推崇朱元璋,也挡不住他不干人事的行为。
这也是郑义对他们尊重不起来的原因。
所以郑义没有接朱棣的话,而是问道。
“陛下准备修多大的皇陵,又准备陪葬多少的财富,殉葬多少的爱妃?”
朱棣一下子就听出了郑义话里的怨气。
他哼了一声。
“这些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郑义却是呵呵一笑。
“怎么不是我应该知道,你藏的再深,也挡不住后人掘坟扒墓的决心。”
“太祖逃不掉陛下也逃不掉。”
朱棣闻言真的怒了,他到底是皇帝,容不得郑义如此放肆。
“大胆,郑义你想死否?”
郑义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陛下不用吓唬我,前朝皇帝有多少是没有被盗的?”
“别人会被盗,陛下又怎么会认为,自己可以逃过这一劫?”
“尤其是那么的陪葬,那么多的金银珠宝,那么多的民脂民膏。”
“再加上对于用生人殉葬的皇帝,陛下认为后人会尊重他们?”
“他们会刨开墓葬,破开棺椁,值得敬重的可能还给他们一点体面,名声不好的只怕也逃不过挫骨扬灰。”
朱棣大怒,提起茶杯就向郑义砸了过来。
“郑义,你放肆!”
你丫的这不是明晃晃的说他爹吗?
辱父在这个时代,是要拼命的。
郑义伸出两根手指轻轻一拨,茶杯又打着璇的回到了朱棣的桌子上。
郑义淡然道。
“陛下又何必生气,臣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郑义可是还记得后世在阳山有个天下第一碑。
朱棣为了建皇陵,可没有少劳民伤财。
“陛下所行每一事都会留在史书上,总会有人对于把财富埋进坟墓的事情不满意的。”
“也不排除,陛下的后代,因为生活所迫,打开陛下的坟墓,拿出财宝,再修建成一个景点,让人参观,让人看看,古代的皇帝是多么的奢华,多么的穷凶及欲,多的劳民伤财,多么的恶毒让生人殉葬。”
“当然也有可能未来会有一些考古学家,他们需要通过陪葬来还原现在的历史真相。”
“历史记载永乐大帝为千古一帝,但是历史上又记载他为了建造陵墓耗费颇巨,又或者他们对这样一个皇帝,是否用活人殉葬有了异议,所以决定打开墓室,一探究竟。”
“有很多可能,根据历史上皇陵的结局,陛下大概是逃不掉的。”
朱棣先是被郑义用手指拨回茶杯惊了一下。
随后又从郑义戏谑的话语里听出了他对他建造皇陵的浓浓不满。
更是对殉葬,深痛恶绝。
然后又对自己的墓葬被盗的结局感到兴奋。
自己是千古一帝,凭什么盗老子的墓。
他也知道,一旦到了天下动荡的时候,皇陵确实会是众矢之的,当年的曹操已经给后来人做足了榜样。
你现在威势震天又如何,百年之后人走茶凉,谁还管你是谁?
只要有人出头,自己这皇陵只怕真的保不住。
郑义说的有道理,但是很难让他接受。
“你是死过的,应该知道朕为什么要建皇陵。”
是啊,皇帝为什么要执着于死后事,结果是明显的,人家是在为死后打基础。
郑义摇摇头。
“身后之事,诡异莫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有大功德者,有大气运,比如我,比如皇后娘娘这些年为妇幼做的事情。”
“可能还有一种。”
“我觉得是众生愿力,历史留名,千代称颂,这是正向愿力。”
“有正向,必然也有负面,千古骂名,被千代唾弃者,也许就会被恶念缠身,受十八层地狱之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