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他计划的路线,他打算直接穿过城镇,然后赶在城镇北郊的一处空地扎营安寨。
他毕竟率领着数百人的官兵,这样大张旗鼓地进入城镇,必须会惊动当地的官府前琮迎接,而且,安排这数百人的食宿,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地的驿馆肯定安置不下,势必要借住民宅。
这样声势浩大,不符合他的本意。
他只想轻车简行,快马加鞭地赶赴永凌,但要是加上当地官府迎来送往,酬酢应和,那可就太浪费时间了。
可是若水却坚持要进入城镇,不知道这鬼丫头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临进城之前,若水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下达了一个命令。
那就是让大伙儿进城之后,化整为零,散入每一家店铺,去买一样东西。
而这样东西就是,网!
不管是什么样的网,不管是绳网还是渔网,甚至是捕鸟兽的网都可以。
官兵们接到这项奇怪的命令,不由面面相觑,大是奇怪。
若水又严申了一下进城后的纪录,一律不得扰民,不得强买强卖,不得仗势欺人,如果发现有人违规,马上开革!
她俏脸板起来,神情严肃,这一番话说出来,所有人都凛然遵行。
于是,小七和若水带着官兵进城的时候,果然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恐慌。
他们站在街道的两边,一个个睁大着双眼,看着衣甲鲜明亮丽的官兵浩浩荡荡地进入城门,没有欢呼,也没有迎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惊慌失措的表情。
现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若水从车窗中看到这般情形,便猜到了几分。
这些百姓定是遭受过官兵们的洗掠,所以才会这般惊恐地畏惧官兵,看来她进城前颁布的命令,没有白费。
若水所料不错。
事实上,官兵们入驻当地城镇之后,搜刮当地的百姓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在东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当有官兵经过城镇,每家每户要上交一定的平安费给当地官府,再由当地的官府将这笔银子交给那队官兵的首领。
这笔平安费美其名称为平安,实际上数目不菲,所以当地百姓一看到官兵进城,人人暗中咬牙切齿,心中痛恨不己。
他们用沉默作为无声的抗议,倾诉着自己的不满。
眼前这批大模大样进城的官老爷们,一个个衣甲鲜明,听说还是打帝都来的御林军,这搜刮起地皮来,定是比寻常的官兵更要厉害百倍。
每个人心中都做好了要被剥掉一层皮的准备。
他们的脸部扭曲着,开始感到一阵阵的肉疼和气愤。
在这种心情下,谁还能去欢呼雀跃着迎接?
是欢迎他们前来剥自己的皮么?
他们又不傻!
当地的知县大人闻讯之后,飞马赶来,只奔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还没有赶到小七的马头前面,远远地只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就忙不迭地滚鞍下马,快步迎上前去。
这可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亲至,乃是东黎国除了圣德帝之外,地位最高的两个人。
他如何敢怠慢?
更何况,这是一个极好的巴结机会。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啊!
这可是寻常人相见都见不到的人物,居然纡尊降贵来到了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怎不叫他受宠若惊?
原本他也接到消息,说是太子妃奉旨要前往永凌治疗疫症,他根本没往心里去。
因为他这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虽然在帝都的北边,但是他知道像太子妃这样的大人物是无论如何不会选择在他这个小地方落脚的。
他这几日还长吁短叹,后悔自己没能调任一个大点城镇的知县,以至于和太子妃这样的人物失之交臂。
哪知道突然之间,这样一个大大的馅饼就出其不意地砸到了他的脑袋上。
他接到消息之后,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前来报讯的差人再三确定,听对方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进城的人就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无疑,他才从做梦的感中清醒,飞快备马,赶了出来。
这知县大人接到消息本就晚了,再加上他耽搁的这一会儿功夫,当他赶到的时候,小七和若水早已经进得城来。
知县大人看到街道两旁围满了密密麻麻看热闹的人,可是现场却鸦雀无声,死一般的沉寂。
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挥手。
每个百姓的表情都是冰冷,还带着厌恶和痛恨。
他知道,这是百姓们发出的无声的抗议。
他的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这些该死的刁民们,这是在给自己上眼药啊!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进城,他们不但不夹道欢迎,居然摆出了这副死人脸,好像别人欠了他们二百吊大钱没还,这样明目张胆地给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看脸色,他们是分明要自己死的节奏啊!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就算想当众责罚百姓们也已经来不及了。
他只好咬了咬牙,佯装没有看到这幕奇怪的场景,堆起了满脸阿谀的笑容迎上前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