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陶应语气坚定地说道:“夺了上郡之后,本王不仅有办法快速打赢并州上党的决战,还有信心加快天下统一的进程。”
郭嘉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陶应也不想跟他做详细的解释。只是拉着他一起讨论怎样攻打上郡的事情。
而就在此时,又有亲随来报:“赵云将军求见!”
也就是说,赵云从西凉回来了。
由于赵云去西凉是一件很机密的事情,亲随们并不知道赵云是从西凉回来,所以才说赵云求见,而不是说赵云将军回来了。
“来得正是时候!”陶应笑道。
随后,就让人将赵云叫进来,一起讨论攻打上郡的事情。
三人在一起讨论到很晚。
两天之后,一支两万多人的骑兵,从徐州出发一路疾驰,直向并州方向而去。
……
上党长子城,魏王行宫之中,曹操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很久都不肯出来。
因为……曹冲死了!
曹冲,这是曹昂死了之后,曹操最疼爱的儿子,6岁便能称象,世人皆说他是聪慧的天才,只有司马懿说他很蠢。
“是为父害了你啊!”
曹操忍不住痛哭失声。
到了此时,曹操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认为正是自己的错误才导致了曹冲的早夭。
其实,曹冲的死,还真的可能跟曹操有关。
其一,取字为“仓舒”。
因为曹冲早慧,才四五岁时思维便如同成人。于是,曹操早早地就为他取字为“仓舒”。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名字!
“仓”即“苍”,指的是……“青天”;“舒”即展翅翱翔。仓舒的意思就是:展翅翱翔于青天之上。
其二,在朝堂上当众夸赞曹冲。
曹操经常在上朝的时候将曹冲带在身边,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多次夸赞曹冲。
有以上两点,就足以害死曹冲了。
这样做,可曾考虑过曹丕的感受?!
而此时的曹冲才9岁,刚刚断奶没多久,又怎么是已经成年、而且羽翼渐丰的曹丕的对手!
……
书房门外,曹丕已经在那里拜了很久了。
曹操这次出征,是将曹丕和曹植都带在身边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熟悉军伍之事。在得知曹冲中毒身亡的消息之后,曹操就将曹丕叫了过来。
也不让他进书房,而是让他在门外拜着。
曹丕有些惶恐,不敢有丝毫的违拗。老老实实地趴在门外的地板上,这冬天的并州有点冷,曹丕的身子在微微发抖。当然,这刚好又掩饰了他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当然,也有一丝丝的害怕。
但他更相信孙权的话!
上次见面时,孙权曾经跟他说过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虎毒不食子。
第二句话是……魏王需要一位有胆识、有谋略、手段狠辣的人去继承他的基业。
这两句话中的第一句话,让他觉得面对他父亲曹操,他不会有性命之忧。而第二句话,则为他指明了方向。
现在天下未定,
陶应才29岁,诸葛亮才24岁。而他父亲曹操已经50岁了。所以,曹丕深信孙权的话,认为他父亲曹操决不会因为他曹丕心狠手辣而降罪于他,相反,还会因此而看重他。因为……只有足够果决、足够狠辣的人,才能与陶应和诸葛亮匹敌。
轻轻地挪动了一下身子。
曹丕想让自己拜得更加舒服一点。就在此时,书房的门打开了。
开门的是曹丕的姨娘尹夫人。尹夫人原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因深得曹操喜爱,这次曹操出征,就将她带在身边随侍。
对于尹夫人,曹丕也是喜欢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也是喜欢有经验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死后,曹丕将就曹操的妾室都纳入后宫,供自己享用,气得卞夫人骂他猪狗不如。
不过,此时的曹丕却不敢造次。
只是抬起头来,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眼中含泪看向尹夫人。尹夫人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让随即又是脸色一正,轻声说是:“魏王让你进去。”
“谢姨娘。”
曹丕站起身来,又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才进入房间,来到书桌旁边,轻声说道:“国事为重,请父亲节哀。”
然后,又躬身拜倒在曹操身边。
曹操没有说话。
只是拿眼光看着曹丕,眼中的神色很复杂。用颤抖的右手握着剑柄,那剑柄似乎重逾千金,怎么也拔不出来。
过了很久,才将颤抖的右手从剑柄上拿开,叹了口气道:“仓舒之夭亡,吾之不幸,汝之大幸也!”
“父亲错了。”
曹丕趴在地上,哽咽着说道:“亦孩儿之不幸也。父亲有丧子之痛,孩儿亦有失弟之悲。”
略一停顿,又道:“弟弟天生聪明,吾身为兄长,亦感到荣欣。如果弟弟健在,将来必能继承父王基业。弟弟现在9岁了,比蜀汉的刘禅还要大三岁。如果弟弟将来继承父王的基业,一定会比蜀汉的刘禅强过十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