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杀的陶浪子,究竟是何方妖孽!”
曹操忍不住惊呼出声
再仔细看,却见墓碑下还放着一张圣旨。曹操顺手拿起那幅圣旨,但见上面写的,竟是:
“奉天承运,大夏帝国皇帝昭曰:赦封曹操为车师县侯、大夏征西将军。领精兵两万,出师西域,扬吾汉人国威。钦此!”
曹操低声念完,顿时愣在当场。
这是什么情况?
陶浪子又是怎么知道的?
当真是妖孽!
自己才刚刚说出平生之志是做征西大将军,想在死后有一块“征西大将军”的墓碑,这墓碑就已经送到了自己身旁!
难道这陶浪子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再看这圣旨,盖的是“大夏皇帝”的印章,日期却是空着。表明的意思是陶应即将称帝,但日期却尚未确定。
“这应该是陶应发出的第一道圣旨了。”
曹操仰天大笑。
笑罢,又对曹丕道:“子桓,将传国玉玺拿来。”
传国玉玺这段时间是曹丕在保管。
见曹操有令,曹丕赶紧从怀中掏出传国玉玺交给曹操。随后,曹操又让人取来印泥,用传国玉玺沾了印泥,重重地盖在陶应给他的这份圣旨上。
盖上“传国玉玺”印之后。
曹操又是放声大笑。
再次笑罢之后,便转头对曹丕道:“子桓,你代替为父去一趟大夏军营。将这枚传国玉玺送与陶应。”
曹丕接过传国玉玺,应了声诺,却站着不动。
“还不快走?”
曹操有些不解。
“父王容禀。”
曹丕扑通一声拜倒在地道:“不是孩儿反对送传国玉玺给陶应,而是孩儿想跟父王要两个人,让那两个人跟孩儿同去。”
“是哪两人?”曹操问道。
“孙权和司马懿。”曹丕道。
曹操闻言,脸色变化不定。
孙权和司马懿。
这两个人,一个是曹操倚为心腹的义子。一个是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曹操自然是有些舍不得。
但是,这两人又都是陶应必杀之人。
而曹丕的想法,无非是将孙权和司马懿交给陶应,让陶应杀了泄愤。泄愤之后,他们曹氏父子的安全也就多了一份。
实际上,曹操也有过这种想法。
但却有些抹不开面子。
小眼珠子骨碌碌转了数圈,才大笑道:“拿白绢和笔墨来!”
一旁的书吏闻言,赶紧拿来笔墨,并为曹操铺开一张白绢。
曹操接过笔,泼墨挥毫。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用学自蔡邕的飞白书法,在白绢上写下了……名传千古,惊世骇俗的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就是……“有容奶大”!
曹丕愕然:“父王……似乎写错了一个字!”
“少啰嗦!”
曹操笑道:“为父之意,那陶浪子自然明白。”
顿了一下,又道:“现在的情形,陶应为刀俎,吾等皆为鱼肉。陶应若是执意要杀仲谋和仲达,天下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他俩。
你带着仲谋、仲达二人去见陶应,再献上为父的这幅字画,仲谋和仲达才有一线生机。”
众人闻言,尽皆说道:“大王圣明。”
就连孙权和司马懿,也拜伏在地道:“大王圣明,微臣愿往!”
曹操摆了摆手,对众人道:“从今往后,再无魏王。曹某从现在开始,便是大夏国王钦封的征西将军!”
众人闻言,又纷纷改口道:“将军英明。”
随后,曹丕就让人将孙权和司马懿绑了,又带着传国玉玺和曹操写的那“有容奶大”的字画,向大夏的军营而去。
……
待到曹丕走了之后,曹操又将圣旨交给荀彧,让荀彧将圣旨传示众人。并向众人解释一番。
然后,说道:“大夏王陶应许本将精兵两万。可是本将若加上汉中和西凉的人马,兵力还不下十万。
这十万之众,包括尔等各位,也并不是全都愿跟随本将西征。
依本将之意,用自愿和重赏相结合的方式,召募西征之人。本将这次退出长安,带有黄金珠宝千车。
千车黄金珠宝,全部用来招募精兵!
愿随本将西征者留下来给予重赏;不愿者,可留下铠甲、战马、兵刃、箭矢。前往接收大夏王整编安置。
具体如何做,由……由……”
说到这里,便将目光看向曹仁和于禁。
自夏侯渊战死之后,曹操手下在军中职位最高者,便是曹仁和于禁两人。但是,当曹仁看向于禁时,却发现于禁目光躲闪,似有不愿。
只好在心中暗叹一声,接着说道:“由曹仁将军统一安排。”
然后,又看向一众文官。
文官中荀攸首先站出来道:“父母在,不远游。属下先父早亡,但犹有家慈在堂。将军待属下厚恩,属下铭记于心。但是若去西域,家慈必不会答应。”
话音未落,张既、卫凯、吕虔、钟繇、陈群等人纷纷附和:
“我也是。”
“俺也是。”
“吾也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