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齐景楼归来,他搂着林娴春道:“时间定了,大军七月初九出发。”
“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林娴春双手圈在太子的腰上,脸贴在他的胸口。
“夫人放心。”齐景楼笑着道。
他在林娴春耳边小声道:“父皇的大仇能否得报,全看这一次出征。我们准备了这么久,一定能胜。”
“嗯。”
“夫人放着胆管理皇宫,反正出了事有人会收摊子。”
林娴春扑哧笑了,化解了两人要离别的愁绪。
“走,夫人,我们去沐浴上床说话。”
两人相互为对方洗头发,洗身体,小声说着话,温馨甜蜜。
自从皇上病下,太子会带大军出征,夫妻二人天天激情恩爱。
文嬷嬷也不再给他们服避子药。
她笑道:“太子妃的身体养得很康健,要是怀上了,也是一件好事。”
“全听文嬷嬷的。”林娴春双手放在小腹上。
她很期待,再生一个像恒儿一样可爱的孩子。
晚上,她轻声问:“夫君,你想要儿子还是女儿?”
“都好,只要是我们俩生下的,无论儿子女儿我都喜欢。”
两人轻声交谈,齐景楼轻轻地吻了一下林娴春的额头,然后将她拥入怀中。
娴春感觉到了景楼对她的深深爱意,紧紧地抱住了他。
“说不定我已怀上了呢。”
“那再来一次,争取生个双生子。”齐景楼火热的唇落在了娴春的红唇上。
两人激情相拥,轻薄的帐幔有节奏地摇动不停,微微的喘息声似春风吹拂。
第二天,在朝堂上,甄尚书和灵国公带着武将们,再次提议要太子带兵亲征。
太子犹豫不决,一脸的忧色。
他表现出来的胆怯模样,让这些人更加强烈提议,“太子亲征,方能战胜。”
“孤不是怕亲征。”太子用温和的口气道。
他说的这话听在所有人的耳里,就是怕去亲征。
“那殿下就带兵亲征,一定能鼓舞士气,大获全胜。”甄尚书立刻接话,他笑着道,“上次陛下就是亲征得了胜呀。”
太子犹豫再三,提出:“孤带军亲征也行,国不可一日无君。”
甄尚书道:“太子可指定监国的人嘛。”
“是呀。”
太子紧蹙眉心,思考了起来。
文官们在心中猜测,如果太子亲征,会派谁来监国。
他们认为,多数可能是楚王和丞相、太傅。
武官们猜的差不多,他们认为朝中也只有这三人可用。
太子开了口,“太孙监国。”
“什么?”灵国公惊问,“太孙?”
他愣了一会道:“那还不如用十三皇子。”
太傅大声道:“按皇室规矩就是这样,皇上不临朝,由太子临国,太子不临朝,由太孙临国,这有什么好疑问的事。”
丞相表态,“凡事照规矩行就好。”
百官表态,“遵命。”
武官们也表态,“遵命。”
甄尚书递了一个眼神给不服气的灵国公,又悄声道:“一个半岁大的小屁孩子,能临个什么国,到时他们将朝里搅乱,才好借机摸鱼。”
“嗯,对呀。”
灵国公不再反对。
接着太子又道:“太孙年小,由太子妃领着他处理朝事,楚王、丞相、太傅相助。”
“什么?”众官员惊呆了。
不是有规定,女子不能插手朝事吗?怎么太子敢用太子妃来处理朝事?
文官们想了一下,认为这只是太子的借口,太子妃只是门面,其实还是楚王、丞相、太傅在监国。
他们表态,“遵命,我们必忠于太孙和太子妃。”
武官们提对反对,灵国公道:“一名女子有什么资格参与朝事?不可不可。”
“不可。”
“不认。”
“不同意。”
武官们除了少数人外,都纷纷拒绝。
太子仍旧用温和的声音道:“这便是孤出兵的条件,否则,孤就指派一位大帅。”
太子的眼神落在了灵国公和甄尚书的脸上。
两人被太子盯着,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他们两人没有一个上过战场。
一位是从侍郎升为了尚书;
一位是靠女儿进宫做了嫔妃,生下皇子,被封为国公,做了左军的都督。
上战场可不是灭火灾,拉着水龙喷就能灭敌。
在战场上,那是要真刀真枪去拼命弑杀。
要是做主帅的人,指挥错了战事而大败,在战场上不死,回来也会被诛族。
两人想到种种后果,当场表态,“遵从太子殿下的安排。”
“遵命。”
太子还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亲王再起来闹事,由左军都督带军平乱。”
“啊。”灵国公惊讶地看着太子。
朝上的官员明白太子的话。
别看亲王们现在安稳了下来,只要他们得到皇上病重的消息,又要闹事。
那时,皇上病重,太子在外,只有半岁大的太孙,无法压制亲王们。
亲王们再起兵闹事,只有出兵镇压的这一个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