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林女子掀开盖子,甜气扑面而来,待气散去,锅中正温着碗粥和三五根冬笋。
黑衣女子抢过姐姐手里的麻布,嬉笑道:“不劳姊姊,馨莹自己来”。
碧衫女子拿了竹条,呵斥道:“吃了你的饭,且去正屋跪着,不叫你不准起来”,转身走了出去。
弘恩寺内,众僧在正殿前晨诵。
半个时辰后,诵经完毕,众僧散去。
老方丈带着明慧,来到松林中,老方丈慈眉善目,谆谆道:“明觉说你与小女孩置气了”。
明慧行礼道:“师傅,此事说来可气”。
老方丈摆摆手,道:“我已知道原委,出家人不与人斤斤计较,再说你堂堂男儿,与一女子赌气,岂不招人笑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若执念于此,自然徒生许多烦恼”。
明慧行礼道:“师傅,明慧知错了”。
明慧生性善良,天资颇高,老方丈很是欣慰。
老方丈招呼明慧来自己身边,二人盘腿坐下。
老方丈道:“你可知那女娃叫什么名字?” 。
明慧行礼道:“弟子只知她时常往来于这片竹林与外院之间,至于她的名字弟子不知”。
老方丈有些惆怅道:“她叫卓馨莹,她和她的姐姐卓琬凝就住在这片松林中”。
明慧有些不解,道:“她们为何住在这里?”。
老方丈道:“这与她们的身世有关”,老方丈站起身了,背手踱步,缓缓叙来。
卓馨莹与卓琬凝的父亲叫卓铣,是当朝的御史大夫。
卓大人生性耿直,一生最痛恨贪官污吏。
六年前年前的正月,卓大人联合几位大臣面圣,弹劾宦官刘一,皇上不予采纳。
反被刘一等人,拉到宫门外施以杖刑,卓铣大人更是被活活打死。
当时我在城郊法承寺中,本就十分钦佩卓大人的为人,闻此变故,我赶到卓府。
希望可以给予卓家一些帮助,卓夫人刚正不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我,就悬梁自尽了。
我带着卓家二女,来到法承寺。
在法承寺住持的帮助下,连夜离开隆城,昼伏夜行,在路上便听说卓府被抄了家。
几日后回到金陵,命你师兄们在竹林中开辟了片空地,建造了房屋,差灶房按时送食材,才使她们安顿下来。
说罢,老方丈唏嘘不已。
明慧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没想到卓姑娘的身世如此凄惨”。
老方丈叹了口气,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老方丈缓步道“今晨,卓琬凝来找我换取书籍,希望我替她管教卓馨莹,我问她为何,她说他想出远门,再细问,便不说了”。
明慧问:“师傅,您答应了?”。
老方丈摇了摇头,度向远处,心道:这几年来,我隔几天便去木屋讲些文史经书,走时还放下几本书卷”。
“不只希望她们读书识字,还希望她们能减少心中的伤痛,弱化心中的仇恨,好好的生活”。
木屋外,卓琬凝用竹条修补着竹篱笆,一不小心,被竹刺扎破的指肚,血珠飞出,跌落草叶上。
感到手指钻心的疼,望着手指的血珠,感受着阵阵刺痛,心底瞬间剧痛似要涌出。
六年前,在飞雪中望着母亲坚定又慈爱的眼睛,泪水混杂着雪水模糊了双眼,无论怎么哭喊都无济于事。
直到母亲消失于眼前,分离的画面仿如书卷,每每翻开,心口如绞,抖动的身躯不论如何停不下来。
今日又想起,泪如雨下,侵湿了衣袖。
琬凝五指深深插入土中,狠狠抓起一把草土。
梨花带雨的面庞不再滴泪,目光慢慢变的坚定,像极了她的母亲。
木屋内,放下碗筷的馨莹望着姊姊的身影,嘟起了小嘴,乖乖走到里屋。
馨莹盯着双亲的牌位,想起六年前自己被抱离府院那晚。
午后还在后花园逐蝶嬉戏,深夜便促马飞离,恍恍如梦。
六年来,不论旁敲侧击,还是坦诚求告,姊姊都是那句“馨莹,姊姊在就是家,其他的就不要再问了”。
六年前来寺的路上我大哭不止,姊姊紧紧抱我入怀,都不曾释言半句,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么?
当我第一次看见服罪抄家的榜文,胸腔似要炸裂般的伤痛,让我几近昏厥。
姊姊这些年来忍辱负重,我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每晚练功不曾松懈,重担也让馨莹分担一份吧。
卓馨莹抬起裙摆,伏跪下来。
深冬的竹林幽深鲜有声音,竹叶上笼着一层白霜。
老方丈挥手摆了摆雾气,抬脚向林中走去。
不多时,老方丈便看见了弯身补篱笆的卓琬凝,老方丈轻敲竹杆。
笑问道:“幽竹深知有客来,寂寥无声为那般呐”。
卓琬凝看到老方丈前来,放下手中的竹条。
笑迎道:“竹叶迎客不嬉戏,恭敬待客不失礼,方丈师傅,屋里坐”。
“哈哈,难不倒的小丫头,”老方丈笑呵呵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