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长孙无忌说,他也坚决不愿意去罗艺的军中作参军,一心只想回自己的封地。
可想而知,这次是多么的一个难得机会,只要表现好了肯定就会肯定能成为太子,可李承乾太过于懦弱。
最后,在长孙无忌苦苦的劝导与强迫下,李承乾才硬着头皮去和李二说。
所幸,后来李二认为罗艺不可靠,便不打算谈和,直接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结果,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
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从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已经看透了李承乾,认为他文学和策略都赶不上李泰。
在胆略和军事上又不能和李恪相比,虽说后来被立为太子,但也难保玄武门之变不再重演。
总体来说,长孙无忌认为,李承乾就是一个难成大器的人。
因此,自那以后,长孙无忌除了在李承乾做了坏事之后加以劝导外,并没有提供其他帮助。
至于李泰,他在贞观之争中,采取的夺嫡政策,旨在于讨好李世民,和大臣们并不亲近。
从他身上无利可图,也就没人愿意帮他。
新唐书中记载,“帝阴许立泰,岑文本、刘洎请遂立泰为太子。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
便能看出,长孙无忌比起李泰,更愿意扶持李治。
喜欢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