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玉闻听此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程大人放心,小女子已深思熟虑,决心已定。只要能逃离这烟花之地,重获自由之身,哪怕前路荆棘密布,小女子也愿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伊奇志凝视着胡宝玉那坚毅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宽慰。他深知,这柔弱的女子虽身处泥沼,却怀揣着对自由和尊严的执着追求。
于是,伊奇志毫不犹豫地向程海涛提出了为胡宝玉赎身的想法。程海涛听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赞许之色,缓缓说道:“伊大人若真有意为之,我自然乐于成人之美,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言一出,三人相视而笑,原本沉重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悦起来。他们知道,在这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他们将携手并进,共同为胡宝玉的重生而努力。紧接着,大家欢聚一堂,围绕一张朴实无华的圆桌,他们的身影在柔和的灯光下交错重叠,像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酒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伴随着欢笑声和谈话声,在空气中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乐。
胡宝玉脸上洋溢着由衷的感激之情,她眼神闪烁着坚定和期待。她轻声细语地分享着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她描述着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想要追求的幸福,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好的未来在自己眼前展开。
程海涛静静地聆听着,时而点头赞同,时而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他的话语充满了智慧与温情,像一股暖流温暖着胡宝玉的心房。他的鼓励像是给她插上了翅膀,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就这样,在这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窗外夜色渐浓,而屋内却仿佛有着永不消逝的温暖和欢乐。这一刻,胡宝玉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也坚信自己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梦想。
宴会上的欢笑如同天边短暂的流霞,一瞬即逝,化作朦胧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宾客们纷纷如潮水般涌出大门,每个人踏上属于自己的归程,留下的是身后空荡的厅堂和一片静寂。
在这无声的厅堂中,伊奇志孤独地坐在那儿,仿佛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只空酒杯,那杯中的光泽,竟映照出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思绪。他望着窗外渐行渐渐远的身影,心中却是波涛汹涌,思绪万千。
他缓缓地伸出手,从怀中取出一纸一笔,那笔杆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他所有的决心与期待。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给远在家乡的父亲伊建彬写下一封家信。那信笺上的字迹,宛如刀刻般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深情款款。
“父亲大人敬启:
近日,儿得知岳父一家遭遇变故,心中倍感痛惜。胡家小姐胡宝玉,虽经历劫难,幸得逃脱,却不幸沦为风尘,以歌妓之身于世。儿闻之,心痛如绞。
儿与胡小姐昔日曾有婚约,虽世事难料,但儿心犹存旧情。观其志向坚定,虽身处泥淖,却仍保持清白之身,儿深感欣慰。故儿今愿遵守旧约,娶胡小姐为妻,与之共度余生。
望父亲大人成全,让儿得一良伴,共度风雨。
儿 奇志 敬上。”
写完信后,伊奇志轻轻将信笺折叠好,交给一旁守候的仆人,嘱咐他尽快送往家乡。他的心中,既有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留恋,也有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更有对胡宝玉的深深关切与同情。
不久后,伊建彬收到了儿子的来信。他坐在书房中,静静地拆开信封,一字一句地读着信中的内容。他的脸上,从平静逐渐转为震惊,最后化作深深的思索。他抬起头,看向身旁的妻子,沉声道:“你看看吧,奇志他居然想娶那个胡宝玉为妻。”
妻子接过信,仔细地阅读起来。读完后,她也不禁感慨万分:“世事难料啊,谁能想到那个胡宝玉会落到这种地步。不过,奇志这孩子真是有情有义,愿意信守承诺,娶她为妻。”
伊建彬点了点头,道:“是啊,奇志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有主见。既然他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成全他吧。只是,那个胡宝玉毕竟是歌妓出身,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妻子想了想,说:“我们可以给苏州太守写封信,请他帮忙处理一下。毕竟奇志是他的下属,他应该会卖我们个面子的。”
于是,一封封承载着希望与期待的信件,在通往家乡的道路上疾驰而去。而伊奇志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伊建彬心中激荡,他坚信他的计划能够改变胡宝玉的命运。于是他挥毫泼墨,以诗意流淌的文字,给苏州的太守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的信。信中,他细细描述了胡宝玉的才华与善良,请求太守赐她脱离歌妓身份,给予她新生。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伊建彬合上书本,毫不犹豫地起身,迈向门外。他跨上骏马,缰绳一勒,马蹄声响彻夜空,向着苏州方向飞奔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