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基地算是属于刘明的个人领地,安嘉他们这一行人目前是寄人篱下的状态。
但是安排工作事情,还是让安嘉来说更好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是刘明的手下,心与心之间还有距离。
只有等到基地强大起来,他们才会真正找到归属感,认同刘明,愿意将刘明视为领袖,听刘明的安排。
刘明对于这个很有信心,他可是资质绝佳的建筑工人,假以时日,这个基地就会面貌一新,实力提升数个档次。
要知道,即便是强大的王国和帝国,都对建筑工人礼遇有加。
建筑大师都很有个性,他们从来不看任何人的脸面,就算是国王他们也不给面子。
即便如此,国王也依旧笑脸相迎。
目前最高级的建筑大师也只有23级,而刘明,他在梦里可是30级满级的大佬。
许多高等级的建筑,只有他才能建造。
从理论上来说,现有的防御建筑都还没有达到等级上限。
那么为什么王国不建造,是缺钱吗?
的确,随着建筑的等级升高,升级的费用越来越多,但是等级提升带来的各方面属性提升也是很可观的。
尤其是射程,真理就在射程之内,谁的射程远,谁的真理适用范围就越广。
之所以没有升到顶级,是因为建筑大师等级不够。
就像理论上建筑大师最高等级能够达到30级,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达到。
越高级的建筑,越需要高级的建筑大师来建造升级,所以自然也没有顶级的建筑。
刘明有信心,再怎说也是有系统傍身的人,虽然现在的系统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多给系统一点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现在也是有技术傍身的,就算上限不高,达不到满级,甚至成不了建筑大师,但下限还是要比大多数人高出太多了。
当刘明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安嘉之后。
安嘉直呼刘明就是个神仙,就是天才。
安嘉在城市里的时候,听有人闲聊过,说皇宫里有专门报时的工具。
似乎和刘明说的漏刻是相似的东西,只是更加精妙复杂一些。
日晷的话,他所在的城市广场就有一个,安嘉也只是看过一眼,他连怎么看时间都不会,更不要说日晷的原理了。
大多数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甚至连广场上的那个大石盘是日晷都不知道,他们还不如安嘉呢。
村里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模式持续了千百年,每一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想要精准的时间。
种地也是要讲究农时的,和安嘉的谈话中,刘明了解到,他们这里没有节气划分。
什么时候种植谷物,需要特别请教村里年长的老人,甚至去镇上找人来算时间。
刘明越发觉得确定时间的重要了。
仅仅是测量一天的时间,就需要花费好多天。
如果是测定一年的时间,按照正常来说,需要花费数十上百年。
而且,受制于目前的工具,测出来的时间会有较大的误差。
在以后的日子里,还需要不断地测量修正。
想想自己国家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人类对于观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了。
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不断涌现出天才般的人物,不断地将数据完善,给现在的天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难想象他们花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流了多少的汗水,吃了多少的苦。
刘明对于这些只是知道些皮毛罢了,他知道有二十四节气,但是节气是如何划分的,不同节气对应该做什么,他也完全不了解。
刘明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会做什么。
这魔法世界的科技水平低得太离谱了,再次震惊到了刘明。
“应该是通用的吧?”刘明有些不确定。“算了,不想那么多,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以后再考虑。”
刘明将圭表和日晷的事情和安嘉说完之后,就打算再回去看一看金矿的建造进度。
但是安嘉此时却来了兴致,拉着刘明问这问那,想要让刘明将如何去做更详细地讲一讲。
刘明自然不会拒绝,到时候还是要安嘉来进行工作的安排。
只要安嘉明白了弄懂了怎么做,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自己操心了。
而且,在和安嘉讲解的过程中,刘明的认知也在加深。
与安嘉的讨论中,也能激发灵感的花火,制作方案的改进以及日后的仪器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等到两人的讨论结束,天已经大亮了,安莉也准备好了早餐。
此时刘明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刚才聊天聊得起兴,都忘记了自己肚子饿这件事。
如果是在高一的时候,刘明会记得一年时间的长短,会记得四季的到来的日子。
可惜他是一名大学生,只会干饭。
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又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这一天下来,对于能量的消耗太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