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羽的表态很谦虚,说自己虽然学的是机电专业,但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另外食品厂刚刚起步,很多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所以他主要精力还是侧重于食品厂,也不在五金厂开工资,五金厂这边如有专业技术方面的事情,他一定会尽力配合连厂长和其他领导,把工作做好。
这么一说,分管生产的梁副厂长和分管经营的朱副厂长脸色才好看起来。
姬羽的表态半实半虚,他来京城,原本是为他的耐腐蚀机械密封专利找一家合适的厂家,以备渤海特种泵阀厂的耐海水潜水泵出问题时,他能及时出手予以解决,既可以打一下孔厂长、李总工程师的脸,出口恶气,将他们扣自己的户口档案和大学文凭学位证书要回来,当然现在户口已经不是问题。此外,姬羽还打算依靠专利技术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
干食品厂经营麻酱蛋只是他的一个副业,纯粹是同情房东一家,给善良的韩大妈和不幸的玉洁姐一个创收营生,却没曾想到,善心得到了善报,他不但就此成了家,有了京城的身份,还意外发现这个五金厂,简直就是为他的机械密封件量身打造的一家企业。
首先五金厂基础不错,上百亩厂区地域,一栋四层办公楼,六个主车间,两个原材料仓库,两个产成品大仓库,一个锅炉房,甚至还有一个体育场,一个图书馆,一个小礼堂,由此能看出五金厂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历程,据说五十年代鼎盛期,职工曾经超过800人,怪不得昔日的五金厂还有自己的幼儿园。
五金厂机加工设备较全,车磨刨铣锻、铆铸冲割焊,别看设备老旧却很齐全,目前在职的300多技工,每人都有一项以上熟练的机械操作技能,很多人甚至是多面能手,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厂现在处于明显滑坡状态,产品落后单一,设备老旧,没有资金储备,要靠吃老本维持,处于半停产状态,依靠自身的力量,想翻身基本无望。对于外行,这样的厂,除了地皮还能让人心动,再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姬羽现在还没有拿下五金厂的实力,在五金厂还没走到末路,在如意里街道办还没被逼到绝处时,买下这个厂,估计至少得超过五百万元。
而300多在职职工安排是大问题,机械密封件是个精密机械配件,需要的设备必须是先进的高精度机床,甚至是自动精密机床,操作工的特点是少而精,在姬羽的设计预想中,一个年产一万套机械密封件的工厂,操作工最多不会超过100人,这还是三班倒的状态,明年的这个时候,这个密封件工厂就要有产品产出,那时候五金厂的这300职工怎么安排?确实是个伤脑筋的问题,让淘汰下来的200人全都进食品厂?开玩笑了。
再有就是,五金厂200多退休职工也是个大负担,一年超过10万元的退休金和数万元的医疗费,随着这些退休工人岁数一年年增加,这方面的负担也会一年年加重,这些退休职工昔日确实为五金厂的辉煌做过贡献,可对姬羽的机械密封件厂却是没有贡献度,让他对此负责,街道办如果不拿出可行的措施,他还有第二方案,将密封件工厂落户在燕州桥西镇,跟钉子厂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五金厂的中层干部会开完之后,方坤没走,她很清楚,即便是她顺利上位,成了副区长,五金厂也是她最主要的负责企业,而且没有之一,五金厂的兴衰直接能影响她未来6年的仕途走向,真要是在她分管全区企业的任期内,五金厂倒闭或发生影响严重的群体事件,她能保住级别不变就是万幸,再要进步就是妄想。所以五金厂依然是她要抓的重点企业。
方坤留下了连厂长和三位副厂长,让大家谈谈如何使五金厂尽快走出困境,连厂长大倒苦水无计可施,梁副厂长夸夸其谈,什么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品、更新淘汰老旧设备、招聘专业人才、竞争上岗、能上劣汰、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每一项梁副厂长都细化了一二三,全都是口号,没一分干货,把其他三人差点儿憋出内伤,最后还是朱副厂长忍无可忍,打断了这货的唾沫飞溅,非常干脆的说!归根到底,五金厂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只要是上级领导能给五金厂三百万,五金厂就能恢复元气,如果给五金厂五百万,五金厂就能再创辉煌,连厂长和梁副厂长竟然使劲点头,非常认可朱副厂长的意见。
方坤心里这个气啊,心想当初她莫不是瞎了眼,提拔了这几位尸位素餐,没再搭理他们,眼睛看向姬羽,希望从他那里听到自己希望的东西,一是真心希望五金厂能走出困局,二是向验证潘总对姬羽的评价有几分真实。
姬羽笑道:“我一个小青年,来京城拢共才两个月,没在五金厂上过一天班,领袖曾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对五金厂几乎是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远不如连厂长、梁厂长、朱厂长对厂子对工人的情况熟悉。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就不说什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