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自己在家吗?”苏冥问道。
“还有老伴,”老奶奶引着两人进了屋里客厅,屋里陈设都比较朴素,家具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这时从旁边房间里走出来一位老人家,一瘸一拐的,拄着一根拐棍,行动不是很便利。他看到老伴领着一位姑娘和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走进来,有些好奇。
“爷爷好。”苏冥先开口打招呼,然后说明了来意。
“中,叫吃,咋不叫吃的。”爷爷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甚至都没问苏冥他们的身份来历。
可以说老人家们防备心不重,但更多的是看到他们身上那种热情好客。
霄芸感触颇深,她在网上也看过不少“地域黑”的一些帖子文章,都说河南人怎么样怎么样,但其实不管是哪,坏人会有,但都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好人。
而且苏冥他们又不要钱,就图口饭吃,这在经历过饥荒年代的老人家眼中,给人碗饭吃那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
“恁坐,坐会,我看看面条还够不够。”老奶奶招呼他们俩坐下,然后去开冰箱。
“昨天不是包了饺子嘛,给孩子们下点饺子,”老爷爷说着,又看向苏冥俩人,“她包的,洋槐花饺子。”
“哇,爷爷奶奶,我俩今天有口福了啊。”苏冥笑着说,然后跟有些不太明白的霄芸解释:“洋槐花饺子,霄芸你吃过没?很好吃的。”
“我没吃过,”霄芸摇摇头,然后又小声地问:“哥,你吃过了?”
“以前有个同学是河南的,有时他妈妈包了洋槐花饺子给他寄过来,我们争着抢着吃,有时两桶方便面才能换一个饺子。”
“哈哈哈……”霄芸听了,忍俊不禁。
爷爷奶奶们也哈哈笑了起来,难怪看他能说几句河南话,但口音很不正,原来是这样。
“我这是去年摘的洋槐花,没吃完,晒干了留到现在。”奶奶解释说。
“晒干了也好吃,今年的还没开花呢,五月份前后。”苏冥笑道。
“对,就村后头,有几棵洋槐,每年开花她们都去摘,去年开花早,三月底就开了,今年还不知道咋样。”爷爷坐在椅子上,从橱柜里拿出了一些饼干零食,还有花生,招呼俩人吃。
“自家种的花生,吃,甭客气。”
“谢谢爷爷,您放着就好。”老人家的热情让苏冥都有些无所适从了,更别说脸皮没苏冥“厚”的霄芸了,有点坐立不安的样子。
“爷爷,方便问下您高寿吗?”苏冥坐在凳子上,和老人家聊天。
“我虚岁八十二了,老伴她八十。”爷爷爽朗的笑了笑。
“哇,看您精神头很好呀,身体是脚有点不方便?”苏冥又试探地问。
“还行,前年冬天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脑梗,没走成,偏瘫了,”爷爷坦然地说,也没啥避讳,“当时躺了几个月,出院了也好不利索,这半边手脚不当家,动不动就撂倒,得拄个拐。”
爷爷说着,提了提手中的拐棍。
“那您平时就多歇歇,这年纪也该享福了。”苏冥说着,又问道:“家里还种地不?”
“前些年还种,现在种不动了,”爷爷笑了笑,“孩子们也早叫不干,以前闲不住,一辈子种地,也不知道能干点啥,现在不中了,也就种点花生青菜,糊涂麻缠。”
“您这样还闲不住。”苏冥哭笑不得地说,“您孩子们都不在家?”
“不在家,我俩儿,一个姑娘,姑娘嫁去南方了,俩儿都在城里,小孩儿要读书,城里方便。”
“平时就您和奶奶俩人在家。”霄芸也插话问道。
“诶。”爷爷点头,然后又好奇地问:“恁俩什么关系?”
“爷爷,我们是男女朋友,对象。”苏冥笑道,大方地牵起了霄芸的手。
“小伙你多大了?”正在烧水的奶奶也好奇地问苏冥。
“96的,属鼠,她98的,小老虎。”苏冥解释说。
“恁年轻咧,咋这头发。”爷爷奇怪不已。
“遇上点事,心里没想开,少白了。”苏冥笑了笑。
“嗨,恁那么年轻呀,”奶奶一脸恍然地说:“我刚刚还奇怪嘞,妮儿这么年轻,小脸儿精乎得很,咋找了个小老头做伴?”
“哈哈哈哈,奶奶,我没那么老。”苏冥开怀大笑地说。
霄芸听不太明白,苏冥给她翻译了一下后,她也哭笑不得了,然后说:“哥,你还是把头发染染吧,不然容易误会。”
“中。”苏冥笑了。
“奶奶,我来帮您吧。”看到奶奶要下饺子了,苏冥起身来帮忙,霄芸也过来准备打下手。
“不用不用,你们坐。”别看奶奶已经八十了,那精神头跟四五十岁差不多,体格也还行,硬要自己张罗,哪有让客人动手做饭的道理?
拗不过她,苏冥俩人又坐回桌子了,奶奶下完饺子,又切了白菜,猪肉,冻豆腐,拿出粉条那些。
“奶奶,您还做什么菜?”霄芸好奇地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