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皇后也没有闲着。她通过自己在朝中的一些亲信,对保守派大臣们的政务处理进行调查。很快,皇后就发现其中一位大臣在赋税征收上有贪污舞弊的嫌疑。皇后不动声色,将证据悄悄收集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
几个月后,保守派以为已经掌握了足够击垮皇后家族的证据。他们买通了一个小吏,让他向皇上呈递诉状,诉状中详细列举了皇后家族在地方上侵占民田、欺压百姓等诸多罪行。
皇上看到诉状后,龙颜大怒,立刻宣皇后前来。皇后心中虽然疑惑,但也知道必然是保守派的阴谋。她来到皇上跟前,只见皇上将诉状扔在她面前,怒道:“皇后,看看你家族做的好事!”
皇后捡起诉状,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从容地说:“皇上,此事疑点重重。臣妾家族向来秉持忠义,怎会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臣妾恳请皇上派人彻查,还臣妾家族一个清白。”
皇上见皇后如此镇定,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觉得皇后说得有理,于是下令让大理寺卿亲自调查此事。
大理寺卿领命而去,他本就是个刚正不阿之人,且深知宫廷中的暗流涌动。在调查过程中,他很快就发现了诉状中的诸多漏洞,并且顺着线索,查到了保守派买通小吏伪造证据的事实。
消息传回宫中,皇上勃然大怒,他没想到保守派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他立刻下旨,将那几位参与阴谋的大臣革职查办,刘嬷嬷也被逐出宫廷,发回原籍,永不许再入京。
皇后经此一役,彻底扫除了保守派在宫廷中的势力。后宫之中,她的威望空前高涨,她开始着手改革后宫的一些陈规陋习,倡导节俭之风,后宫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安宁。而皇上也因为皇后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现,对她更加敬重和宠爱,时常与她商讨一些朝廷之事,皇后也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朝廷决策,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皇后在后宫威望的稳固以及在朝廷影响力的增加,国家在她和皇上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然而,平静的湖面下依然有暗流涌动。
被革职查办的大臣中,有一位名叫李大人的,他虽身处牢狱之中,却依旧贼心不死。他在朝中为官多年,培植了不少党羽亲信,这些人见自己的靠山倒了,担心皇后会进一步肃清他们,于是决定孤注一掷。
他们秘密联络了边境的一股叛军势力,许以重利,希望借助叛军的力量扰乱朝纲。叛军首领本就觊觎中原的繁华,当下便答应下来。不久后,边境告急,叛军频繁侵扰边境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皇上得到消息后,决定派遣得力将领前往平叛。但朝中的那些保守派余孽却在暗中使坏,他们向皇上推荐了一位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将领。皇后察觉到其中的阴谋,急忙向皇上进言,推荐了一位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老将。皇上权衡利弊后,采纳了皇后的建议。
老将率领大军奔赴边境,他经验丰富,很快就稳住了战局。但由于叛军得到了朝中势力的暗中支持,物资和情报源源不断,战争陷入了僵局。
皇后深知要想彻底解决边境之乱,必须斩断朝中与叛军的联系。于是她利用自己的情报网,开始秘密调查朝中与叛军勾结之人。经过一番艰辛的探查,终于锁定了几个重要的官员。
皇后将证据呈递给皇上,皇上雷霆震怒,当即下令将这些叛国之臣斩首示众。没有了朝中的内应,叛军的补给和情报来源被切断,很快就节节败退。老将乘胜追击,彻底平定了边境之乱。
经此一役,国家再次恢复安宁。皇后的贤能和智慧更加深入人心,不仅后宫众人对她钦佩有加,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也对她敬重起来。皇上对皇后更是倚重,两人琴瑟和鸣,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的农业蓬勃发展,新的灌溉技术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商业也日益繁荣,各地的集市热闹非凡,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上,学府林立,众多文人墨客涌现,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百花齐放。
皇后的事迹成为了民间传说中的佳话,被人们广为传颂。她的形象也被描绘在画卷之上,成为了女子们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智慧、勇敢和正义。
随着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皇后并没有安于现状。她深知,唯有不断进取,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皇后开始关注起教育改革之事。她发现,虽然学府林立,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却极不均衡,穷人家的孩子很难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她向皇上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义塾,专门招收家境贫寒但聪慧好学的孩子,由朝廷出资聘请有学识的先生授课。
皇上对皇后的提议大为赞赏,立刻下旨推行。这一举措得到了民众的热烈响应,许多有才华的贫苦子弟得以走进学堂,国家的人才储备也更加丰富多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