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拿‘道法自然’来攻击转基因的人,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对真正的‘自然’规律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没有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并非是对自然的破坏,而是一种更加精准、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的方式。转基因并非意味着生物无法稳定存在和无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恰恰相反,许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实例都证明了其在促进生物与自然环境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就拿转基因抗虫棉来说,自从它被推广种植以来,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使得棉铃虫不再像过去那样肆意破坏棉花植株。而且,由于它自身具备抗虫特性,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这一举措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没有损害环境,反而极大地减轻了农药对土壤、水源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得以正常生长和繁殖,水源变得更加清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也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真正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再看转基因Bt玉米,它能够表达出抗虫蛋白,这一特性使得它减少了虫害对玉米的破坏。农民们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来保护玉米,从而降低了对化学杀虫剂的依赖。这不仅保护了农田中的益虫和其他生物,避免了它们因杀虫剂的使用而受到伤害,还维护了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范例,充分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在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双重优势。”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错误观点的本质,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转基因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转基因技术的潜力,为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启眼神明亮而自信,身姿挺拔,声音沉稳且有力地总结道:“实际上,‘道法自然’的本意,是一种蕴含着深刻智慧的人生哲学,它主要是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被过度旺盛的功名利禄之心所驱使。但这绝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对农作物进行合理改造的理由。在人类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中,我们进行了诸多活动,像选育优良品种,通过精心挑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繁殖,逐渐培育出更适应环境、产量更高的品种;还有灌溉,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地为它们提供水分;以及施肥,为农作物补充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对自然的一定程度的干预和改造,然而,只要我们是基于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原则来进行这些操作,就完全能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事实上,神奇的自然界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基因交流和变化。比如,通过花粉传播,不同植物的基因得以在自然界中传播和交流;还有物种杂交,使得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流动和重组,产生新的遗传组合和性状。这一系列自然发生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基因的改变过程。而转基因技术,只不过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更精确和可控的层面上实现了基因的改变。它就像是一把更加精准的手术刀,能够更准确地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操作,以满足人类对生物特定性状的需求。”
“经过严格评估和监管的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大豆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大量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它们并没有导致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恰恰相反,它们在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它们还可以通过减少土地开垦等方式间接保护自然环境。例如,一些转基因作物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使得我们不需要为了获取更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从而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再比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抗病虫害作物,其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它们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而抗病虫害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维护了生态平衡,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极大保护,完全符合自然界追求平衡和稳定的内在规律。”
“总之,‘道法自然’其实就涵盖了转基因现象。转基因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深入理解和运用的成果,它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并且一定可以为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对农业生物驯化和改良的漫长过程中,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因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艺性状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数千年的农业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筛选基因、改造自然的历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