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我们的念头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不动念头,这个玫瑰花就不存在,这显然就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我们不去看这朵玫瑰花,它仍然在做着光合作用,仍然在生长,这是客观存在的。
他还强调指出:
朱清时头顶院士头衔,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公众进行演讲,做所谓的科普,普及自己的感受,这是非常不合适的。普通民众大部分是不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无法分辨一个说法是否是科学的,因此很容易被中科院院士的头衔所震慑,盲目的相信朱清时的言论,这对宗教,对科学,都是伤害。
我认为并不反对朱清时院士去公开自己的感悟和所谓的实验成果,他如果写成论文发表或是讲这些实验参数全部说出来供科学界的人检验和讨论,这是没有问题的,朱院士最大的错就错在把这些根本没有得到验证的东西直接对公众进行发表,演讲,去误导大众。作为一个科学家,抛弃了自己的科学精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所有的科学成果是实事求是的,是具备可重复性和验证性的,例如药品的发售是要经历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的。朱院士的这些东西属于个人的感受,是无法被验证的,不具备可证伪性的,因此这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他个人要宣扬这些想法和观点是可以的,但在宣扬的同时,请脱去中科院院士的外衣。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李淼教授则撰文指出朱清时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这几年市面上流行的一种观点是被朱清时的两篇文章给煽动起来的,下面是引用它的原文:他说量子力学就像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和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崩塌了,她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肯定的唯一状态了。最后朱先生得出结论,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参与。
事实上,在量子力学中通常是微观客体会处于量子态中,而不是所有宏观客体。其实几乎所有的宏观客体并不处于量子态,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一个客观客体总是不断地与其他客体相接触,接触之后就不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其实就是类似朱先生说的观察,客观客体一被观测就不会处于量子态中,特别的不会处于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这种量子叠加态中。朱文将人的意识拔高到只有意识才会造成量子态的崩溃,这是第一个误导。
在朱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中,他提到弦论世界。弦论就假定有多重的世界,多重的宇宙,在另外的宇宙中就不存在人类,也就不存在意识,当然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也就是说存在着其他的物质世界,当然在那些世界里面量子力学也是正确的。所以朱先生所相信的弦论已经驳倒他了。
在物理学中,当我们谈论一个客体时,比如一个电子或一只猫,或者是你的女儿,我们要为这个客体赋予一些量,第一个就是质量。不论意识去不去测量,电子的质量是固定的,大约是10的-27次方克,如果我有一克电子,不让我测量,不管数不数它的数目,里面一定含有一千亿亿亿个电子,这个质量就决定了电子是存在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如何去测量电子电荷很简单,就是让一个运动的电子穿过磁场,看看它的路径是不是弯曲的,如果是弯曲,要测量它的弯曲程度,这样就确定电荷了。所以电荷本身又确定了电子的第二个量。电子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自旋,它就像一个小陀螺,测不测它,它总是在那里。
我们再看看朱清时的文章里面提到的玫瑰。他说唉哟这个玫瑰啊,你的意识里面不动念,你就不会看到这个玫瑰,而这个玫瑰就可能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一个误导。因为我们知道玫瑰吸收阳光,玫瑰从空气里面呼出二氧化碳,在土里面吸收营养,玫瑰就和它的环境发生作用,玫瑰就必须存在。所以朱文的主要结论之一,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的确定必须要有量子力学的参与这个结论,争论到最后我们发现,朱清时先生是错的。
朱文关于灵魂的解释,首先借助于人的大脑里面的意识可能和纠缠有关。按照朱文的意思,当我的父母生下我的时候,我的大脑居然和宇宙中别的什么东西是纠缠的,即使我相信我的大脑是量子态或者我的大脑中的一部分是量子态,它也不会和宇宙其他什么东西纠缠。第二,如果我想在我的死的时候将我的意识传递出去,我必须请我的朋友准备好两倍于我的大脑的物质,而这两部分还得互相纠缠,然后将其中一部分送到别的地方,将其中另外一部分和我的大脑做对比,这样下来,即使我的灵魂被保留了,也是高科技人工的结果,而不是大自然的结果。
人类在未来也许会实现量子计算机,也许会实现宏观物体的量子传输,甚至就会将人类的意识保存起来,但这和自然界中的灵魂没有任何的关系。
正如李淼教授所论,也就是说朱老先生谈论的量子力学在真正的理论物理学家看来,他的很多观点就跟民科攻击相对论是差不多的。
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