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产转基因作物品种在抗虫、耐除草剂等关键性能上表现极为优异。以抗虫转基因玉米为例,通过转入特定的抗虫基因,能够有效抵御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多种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使用量达60%以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在耐除草剂方面,转基因大豆品种能够耐受特定类型的除草剂,使得农民在杂草防控上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了种植效率和产量。同时,所有国产转基因作物均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涵盖分子特征分析、环境安全检测、食用安全评估等多个环节,历时数年,确保其符合中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标准,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转基因育种领域,孟山都这家企业与中国的关联早已成为历史。2008年,孟山都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自此在这片土地上难寻其直接商业活动的踪迹。曾经在转基因领域一度活跃的孟山都,在中国市场的退场,标志着中国转基因产业自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自此中国转基因研究与推广无需再受孟山都商业行为的干扰。
2018年,孟山都被德国拜耳集团收购,这场收购案震动了全球农业市场。但拜耳集团的主要业务范畴广泛,并非聚焦于生物育种领域。收购孟山都后,拜耳也未能在转基因领域形成对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布局。因为中国对转基因领域实施严格的监管政策,从科研项目属性到市场准入,都构建起了坚固的自主防线,外来企业难以随意渗透。
之后,拜耳将孟山都所余不多的一些专利技术打包卖给了巴斯夫集团 。这一系列资产流转事件表明,孟山都曾经的转基因技术优势已被分散,更无法对中国转基因发展产生控制意图。中国拥有自己独立的转基因研发体系,从科研院校的基础研究,到企业的应用转化,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且充满活力。
上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就已经在转基因技术研发上取得成果。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至少拥有8000多个转基因专利 ,涵盖作物基因挖掘、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作物培育等多个关键领域。在科研院校里,无数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承担着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不断为转基因技术创新添砖加瓦。这些科研力量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持续产出原创性成果,使中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本无需依赖外国技术。
中国当前虽然存在转基因作物进口现象,但这绝非意味着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际上,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巨大,每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而国内大豆产量仅为2000多万吨左右。在国产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尚在逐步扩大阶段,临时、适当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为了满足国内饲料、食用油等产业的需求,维持市场供需平衡。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规模的不断提升,国产转基因作物产量将逐步增加,未来将有效降低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依赖。
中国在转基因领域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到产业化推广,都形成了一套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体系。无论是严格的监管政策、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是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都充分证明中国在转基因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成为了事实上霸主,完全能够保障产业发展的自主性,绝不可能被外国控制。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4年。)
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