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实在太棒了,兼具了文学性和趣味性,已经进入出版程序,小陆同学有什么提点么?】
第二天的时候,陆清风起床就看到手机上老钱发来的消息。
他回道。
【没有什么要求,就希望尽快出版。】
那边秒回。
【好的,预计十二月就能看到书上市。】
一本书籍想要在市面上流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书籍的出版流程包括选题申报和确定,稿件的数次审校,申请书号,设计排版,封面设计,插画,到最后上市前的宣传。
每一个流程都要花上大量时间,正常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搞定。
当然,畅销书作家有特权通道,能节约大量时间。
陆清风现在也知道这一点。
剩下关于版税问题,两人都没说,这个就交给杨秀秀去谈了。
陆清风有预估,出版社会大幅提升他的版税的。
十一月初的时候,图书市场统计给出的调查。
十月份的图书销量跑出一匹黑马,青春文学这一单一类型榜单,《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空降销量榜第三位。
出版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卖出了十一万册。
或许比不上那种现象级的畅销书。
但这种量级的小说类书籍,每年也出不来几本。
市场也普遍看好其未来的潜力。
随着后面电影的开发,对这本小说的加成是可以预见的。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陆清风本身的人气也会给书籍销量带来增势。
这点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能看的出来。
九月出版的这本童话书籍,在吃到了初期的红利之后,已经进入平缓期。
但十月销量的超过了杂志社预估的一万两千本,多出了近五千本的销量。
书籍已经进入第三次印刷。
因为十一月份这种势头并没有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陆清风的热度是在十月底大爆发。
这种情况延续到了十一月。
所以,之前百分之十的版税肯定不合适了。
正事谈完,老钱和他聊起其他的。
【小陆同学,最近是不是压力有点大,又是拍节目,又是要学习,还要写书。】
陆清风倒没觉得奇怪。
可能是觉得他年纪比较小的缘故,老钱日常一直挺关心他的。
【还好吧,平时我都会分配好时间,没觉得有压力。】
【那就好,那就好,也不要一直忙于工作,平时也要多出去玩一玩。】
【有的,昨天刚去了参观了故宫。】
……
又聊了好几句,才和今天有点啰嗦的老钱结束了聊天。
他又去网上看了一下,《声声入耳》第二期的反响。
延续了第一期的高热度,话题性也比第一期更有讨论点。
而且,相比第一期更多是各家粉丝在使劲的夸。
这一次,有更多的路人加入了讨论。
社会该不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便利,导盲犬能否进入商场,地铁,公交等公共区域都是网上在讨论的热点。
还有全国盲人数量和导盲犬的对比,导盲设备的开发等。
这些话题其实之前也有人提起,只是引发不了这么大规模的关注。
《声声入耳》这期节目算是把这些问题引入了主流视线之中。
这个话题热度恐怕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陆清风没有多关注,他今天有事要忙,李一南帮他约见了华夏爱乐乐团的副团长。
地点是爱乐乐团在燕京的驻地,光影交响音乐厅。
一栋不规则的纯白色建筑。
陆清风来到这里的时候,有工作人员等着他了。
“陆先生么,我们团长在里面等你,请进。”
“麻烦你了。”
随着工作人员走进音乐大厅,陆清风一边观察着。
内部面积非常广阔,阳光透过釉白色玻璃,漫散射进入这片简洁的空间,色调柔和。
“这里就是我们的主音乐厅了,也是乐团在国内的演出场地之一。
工作人员看他感兴趣,便向他介绍道。
音乐厅内部采用环抱葡萄园式的布局,木质的池座呈自然形态层层环绕叠坐。
顶端的白色声音反射板呈现莲花瓣一样的布局。
这个装置能确保听众坐在哪个位置,都得听到与舞台方向一致的增强声场。
“很漂亮。”
陆清风夸赞了一句。
工作人员矜持的笑了笑,带着他来到主音乐厅后方。
这里是乐团管理层的办公空间,也有排练室,图书馆,资料厅等辅助功能空间。
他带着陆清风来到一间办公室前,敲了敲门,等里面传来“进来”的说话声,才推开门。
“团长,陆先生到了。”
“哈哈,实在不好意思,最近演出比较密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亲自去迎接你。”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一个地中海大叔站起来了,伸着手热情的走向陆清风。
“你客气了,称呼我名字就可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