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满朝文武俱是一惊。
然而刘谌却一点意外之色都没有。
这场动乱,刘谌早就已经有所预料。
甚至可以说,是刘谌一步步谋划出了这场叛乱。
早在穿越之初,刘谌就已经看出来这些益州世家并非心向汉室。
他们只为自己。
所以一直以来,刘谌都在明里暗里的对付这些世家。
无论是官制改革,还是让世家子来编纂字典。
都是为了把整个益州的世家力量彻底拔除干净。
百姓们好歹还知道谁赢他们帮谁。
可这些世家之人就只知道往自己怀里划拉胜利果实,末了还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
刘谌不想重蹈刘秀覆辙,也不想让自己一场辛苦被窃取果实。
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些世家彻底拔除。
而且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对于刘谌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真要等到自己开始北伐的时候,再朝自己腰眼上来一刀,那自己可受不了。
刘谌的镇定让原本慌乱的朝廷官员们逐渐稳定了下来。
“说说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报信人的讲述中,这场叛乱的由来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兴汉元年,朝廷开始对汉中土地进行改革的时候。
益州的这些世家们便察觉出不对味儿来了。
朝廷以优厚的待遇吸引益州百姓迁往汉中。
本质上是在损害世家的利益,因为农耕社会,人本身就是财富。
好在刘谌发现的及时,只把这些政策定在汉中,没有在益州一并进行改革。
同时也不允许有土地的人和卖身给世家的人前往汉中。
再加上之前蜀锦和川盐的让利,以及命世家之人前往成都编纂经典以扬名。
算是勉强压下了这些世家的心思。
原本这些人也以为事情会就这么保持下去。
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随着时间的推移。
刘谌开始一步步的试探自己这些人的底线,并且做出了统计人丁的举动,美其名曰为北伐征兵做准备。
可是你征兵关我们这些家仆什么事?
国中那么多百姓,难道还不够你打仗用的吗?
等到魏国开始大量的购买蜀锦的时候。
所有人都在想着用手上的份额狠狠的捞上一笔。
刘谌却直接收缩甚至是强行关停了一部分蜀锦的贸易,并且不允许益州和汉中的土地改种桑树。
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却挣不到,这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从这里开始,益州诸多世家对刘谌的不满就已经开始要忍不住了。
奈何彼时董厥正带兵镇守犍为等郡。
还没有被逼到和朝廷作对这一步的世家们也只能咬咬牙再忍一忍。
等到今年朝廷开始动工在汉水北岸筑城的时候。
这些世家才猛然发现,这么大的事情,自己之前居然一点信都不知道。
而且陛下为什么要用吴国人?
是自己手里没人,还是没有粮食?
要把这么大的好处让给吴国人?
难不成那些吴国人才是陛下的自己人?
自己这些大汉子民反倒成了外人?
就在此时,那些原本跟在自己身后讨生活的商人,也因为有了新的生财门路在这时候离自己而去。
更要命的是,蜀锦的价格也随之缓缓跌落,无形中让大家的财产损失了不知道多少。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这些人记到了刘谌的头上。
若不是刘谌,自己这会儿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与此同时,魏国司马炎把百姓发卖给世家的消息也随着商人的往来传到了这些人的耳朵里。
更是让这些人不由自主的生出些心思来。
看看人家司马炎,同样是执掌权柄之人,知道什么人值得拉拢,什么人不值得拉拢。
自己这些人手中有钱、有粮、甚至有兵,那些百姓有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不过是一群牛马而已!
说牛马都是抬举他们,牛马可比他们值钱多了。
为什么司马炎能够想明白的道理,他刘谌却想不明白?!
不想着拉拢我们也就罢了,还妄图拿走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
和司马炎相比,刘谌简直不类人君!
早知道是这样的话,当初就应该帮着邓艾夺了成都,或许这会儿自己也在大量的买入人口。
壮大家族势力。
而不是在益州受到刘谌一步步的逼迫!
此时恰逢南疆各个部族的头人,被刘谌逼的无路可去。
双方甫一接触,便觉得甚为相投。
同样都是被刘谌步步紧逼,同样都是利益受到损失。
大家自然就是天然的盟友。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蛮族头人们拿出自己手中最后的兵力。
这些世家之人则掏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私兵。
在南中三郡,悍然起兵造反。
南疆孟虬能以一部落族长之身份面南背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