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男子身旁的翻译冷笑:"你们的毛笔不过是原始工具。我们还有'永不断墨钢笔',笔尖用精钢打造,墨水储存在银管里。"说着掏出锃亮的钢笔,在宣纸上流畅写下"Venezia"。】
【围观百姓发出惊呼。正在巡视的工部侍郎钱允治挤到前排,脸色难看:"这...这设计竟与赵铁虎的自续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铁虎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铁匠围裙上还沾着铁屑:"抄袭!你们偷学了我们的储墨技术!"】
【金发男子耸耸肩:"专利文书在此,威尼斯三年前就已发明。倒是你们大明,怕是模仿者吧?"】
【争吵声惊动了微服而来的朱由检。他不动声色地接过钢笔端详,突然问:"这笔尖如此顺滑,是如何打磨的?"】
【"秘密就在这里。"金发男子转动笔帽,露出里面的微型轴承,"每个笔尖都要在橄榄油中研磨七七四十九天..."】
【话音未落,人群里传来嗤笑。只见孙三娘施施然走出,鬓边茉莉花随动作轻颤:"西洋小哥,你们研磨用橄榄油?我们徽州墨匠用的是黄山松脂,再掺入药蜀葵根汁,磨出的笔尖能在宣纸上跳舞!"说着夺过钢笔,从袖中掏出自制的"柔毫笔尖"换上。】
【"试试这个。"她将笔塞给金发男子。对方狐疑地写下"大明"二字,笔尖划过宣纸竟比丝绸还顺滑,不禁瞪大了眼睛。】
【巧儿趁机举起爷爷新制的"九窍毛笔":"你们的机器能一笔写出九种颜色吗?"她轻轻转动笔杆,九根不同颜料的笔毫依次弹出,瞬间在纸上绘出五彩牡丹。】
【"这...这不可能!"威尼斯商人的翻译抢过毛笔检查,发现笔杆内藏着精巧的活塞装置,不禁倒吸冷气。】
【朱由检微微一笑,摘下腰间玉佩:"孤设个赌局如何?三日后,双方各用自家文具抄写《兰亭序》,由翰林院学士评判。若你们赢了,开放三个通商口岸;若输了..."他目光如炬,"将钢笔轴承技术留下。"】
【金发男子咬牙答应。三日后,贡院大堂挤满了人。威尼斯商人的自动书写机率先启动,齿轮咔咔转动,墨迹均匀却呆板。反观大明这边,赵铁虎改良的"灵韵笔"配合巧儿的九窍笔,墨色浓淡间,"之"字各有千秋,孙三娘特制的"流云墨"在宣纸上晕染出独特的飞白效果。】
【"妙啊!"主考官拍案而起,"洋人的机器虽快,却无半点神韵。这大明笔墨,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行书'!"】
【金发男子愿赌服输,交出技术图纸时仍不服气:"若不是你们的宣纸如此神奇..."】
【"那便比比造纸术!"人群中走出造纸匠林阿水,"我新制的'蝉翼宣',薄如轻纱却韧如蚕丝,不信试试?"】
【当威尼斯商人用钢笔在蝉翼宣上书写,墨水竟未透半点,字迹却清晰如镂刻。金发男子终于心悦诚服:"大明工匠,果然名不虚传!"】
【这场意外的比试后,中西方工匠开始频繁交流。赵铁虎与威尼斯机械师合作,造出结合毛笔神韵与自动续墨功能的"龙凤笔";孙三娘的香料墨配方传入欧洲,改良出风靡贵族圈的香水墨。而巧儿的九窍笔设计,更是启发了西洋人发明多色绘图笔。】
【琉璃厂的文宝集市上,从此多了"中西合璧"的新奇文具。百姓们一边围观金发工匠演示蒸汽驱动的自动装裱机,一边听老匠人讲述毛笔制作的七十二道古法。吆喝声中,文明的火花正跨越山海,悄然绽放。】
……
洪武位面
朱元璋把威尼斯钢笔狠狠拍在龙案上,震得《平胡策》散落满地:“这铁棍子写的字像狗爬!徐达,带咱家工匠去拆了他们的自动书写机,看看里头藏着什么妖术!”刘伯温捡起齿轮零件,皱眉道:“陛下,《天工开物》有云‘奇器皆藏数理’,此机齿轮配比精妙,或许能改良火铳扳机。”
徐达摩挲着钢笔尖,突然咧嘴笑了:“老朱,把这笔尖安在弩箭上,射出去就是见血封喉的透甲锥!常遇春,下次攻城战咱们就用‘钢笔弩’!”常遇春抢过笔在战旗上乱戳:“妙!在元军阵前写字恐吓,比喊破嗓子管用!”
永乐位面
朱棣将自动书写机图纸甩给郑和,烛火映得眼眸发亮:“你下次下西洋,每艘宝船都给朕抓三个意大利工匠!朕要让这铁疙瘩写出《永乐大典》!”郑和展开航海图,在佛罗伦萨处画圈:“陛下,若将此机装上指南针,远洋记录能省十倍功夫!”
解缙推了推歪斜的眼镜,兴奋挥毫:“臣请作《机书赋》!‘齿轮吐墨惊四海,曲柄挥毫镇八荒’!”姚广孝却盯着图纸摇头:“机械代笔,恐乱文气。陛下可在机身上刻《心经》,以佛法护佑典籍。”朱棣突然下令:“给每个藩王发十台,写请安折必须用新机器,手写的一律退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