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产出一块长20厘米、宽和高各5厘米的铁锭,需要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通过这种简易的预加热的办法,每个小时能够让8个坩埚产出铁水,能得到4-6块铁锭。
部落高炉里面的铁水,除了浇铸成铁锭储存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模具和范本,用来制作规格一致的工具。比如镰刀、铁犁、钉子、箭头这些,都是用成型的。
浇铸法需要用到模具,这些模具基本上都是用黏土制成的,现在这些黏土,都是经过千百次水碓的反复捶打,里面找不到大一点的杂质和沙土石子。制作模具的时候,先是用木头或者陶土制作出来器具的模型,然后将模型放在木框中,逐渐填充黏土,将模型覆盖一半,在模型上做好标记,等待黏土风干后,在拿另一个木框,把另外一半的模型放在里面,同样填充黏土,并在顶部预留浇铸通道。等两个模具都干了,合到一起,用泥土将结合缝给堵住后,把铁水从浇注口倒入,倒满为止,等到冷却,就能得到一个铁器的毛坯。
这个毛坯还需要仔细地打磨,去掉毛刺和边边角角的地方,越是大件的毛坯,模具制作就越复杂,成功率也就越低。
比如铁犁头和镰刀,这两件相比,明显镰刀就简单很多,根本不需要两个模具,只要将木质的镰刀模型放到黏土上按压一下,将铁水倒入凹槽里基本上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是对铁锭进行锻打。
坩埚里面的铁水,含碳量比较高,浇铸出来的基本上属于生铁。生铁坚硬、耐磨,但是很脆,很容易就会断裂,所以不适合做斧头、刀具、长矛矛头这些,而这些器具,就需要对铁锭进行锻打,敲出里面的杂质,让其含碳量达到熟铁和生铁的中间,即钢。
部落里锻打铁锭,先是用铁钳子把铁锭扔到碳炉里进行煅烧,烧红后,用夹子夹到铁砧上,用锤子反复捶打,敲成所需要的形状,然后进行淬火、再加热等步骤,最后进行开刃。
炉子的外围碳炉旁,则竖立着一个风箱。在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单独的风箱的,都是用泥巴捏成一个倒扣的陶盆样式,里面用一根木棍捆上几片树皮,拉动木棍上的绳子,从而带动空气流通,提升炉温。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史前部落生存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