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路回到自己矿场的雷洪汕直接去找布莱克,此刻的布莱克正好在铁皮屋的简易办公室里写计划,这个计划其实早几天前就已经起草了的,其内容就是和那些淘金客们之间的转包协议。
这种转包协议在丑国也有,不过因为袋鼠国这边有不同的国情和黄金地质分布特点,所以部分条款不能按照丑国那边惯用的估算值来进行确定。
通常来说,丑国那边的黄金矿会有比较明显的集中体现,例如河道、地质运动频繁区域,以及峡谷这些地方,买家和卖家都能凭借各自的经验,通过前期的探矿数据分析出相应的含金量,双方讨价还价的重点,就在于这个矿点的含金量估值到底有多高。
例如一个峡谷中某条河流,在山中上游部分出现一个地质活动频繁的断层,在成千上万年的山体活动中,会有大量黄金被山洪给冲刷下来沉积到下方。
但这个峡谷中的溪流也很有意思,因为它们会按照地形的改变,在峡谷中形成几个,或者多个落差带,黄金密度十分大导致它们很容易在运动中,沉落在落差带的某个水潭、弯道,以及突然水势变缓的缓流区。
这里咱们缩减小一点,就按上下两个落差带来计算。
这个时候你就要分析和判断,在冲刷过程中,这些黄金有四分之三是被直接冲刷带到了峡谷出口处接近平坦的下半截区域,还是在山体中的上半截区域。
因为几乎所有的矿主,都会把它拆分成上下两个区域进行转包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赌对了,那么你就能用一半的钱拿下这个峡谷中75%的黄金,但你没有赌对……
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拿走剩下的那25%!
这就非常考验淘金客们的眼力和经验判断力。
一些淘金客甚至还会学习相关的地质书籍来增加自己的判断准确度,这些知识确实能增加成功判断的概率,但却绝对不能打包票一定准确。
因为你不敢保证,你认为这里的水流没有那么大的流速,导致黄金大部分都集中在上游的落差区,但却无法知道,上游的落差带只是在最近三百年一次山体滑坡中新形成的,真正大部分的黄金早在上千年前就已经冲到下游区了。
这种判断错误翻车事件在淘金圈那是数不胜数,每年都有无数淘金客判断错误,导致投资失败的事情发生。
而袋鼠国这里的黄金分布就很有自己的特点,它分散且没有规律,让人难以抓住其主矿脉的存在。
雷洪汕能在斯加阿拉屡屡用最小的工程量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就是因为能踩中黄金开会的集中点进行集火作业。
但袋鼠大陆上黄金分散这个特点,让这里的转包更多的是一种土地越大,获得黄金概率越多、越大的独有特殊规律。
因此结合这个特殊的规律,布莱克和雷洪汕商量,将整片土地按英亩划分,每10英亩为一个单位,10英亩就是四万平方米,正好是一个200X200米的正方形。
这个尺寸也是通过老维克托和洛瓦,参考了其它矿主的土地划分和出价定下的标准,太小了会造成编号过多不利于管理,太大了客户搜索时间会过长,四万平方米说大也大,但说小……其实也不小,不管是对于夫妻、兄弟这种两人搭档队伍,还是三五个人的队伍,甚至十来个人的队伍都是正好足够。
同时这个尺寸既容易划分区域,也容易计数,到时候地线一扯,在各个坐标点上插上小旗杆,横平竖直这么一列队……
不管是客人还是矿主,都一目了然。
“雷,你正好回来,你看下,如果没问题我就让洛瓦明天在铲出的地皮上定标线了。”
布莱克将手提电脑屏幕扭向雷洪汕,雷洪汕瞅了两眼基本没啥问题,便问起了今天他和杰夫去外面营地的情况。
布莱克给自己和老板倒上两杯咖啡,叙说着今天在外面营地的见闻情况。
就像兰斯说的,外面的黄金鬣狗还有提前赶到的淘金客已经有些等的不耐烦了,但今天放出去的消息正好安抚了他们。
而且他们也不是瞎子,看到雷洪汕让洛瓦把上游河道里的挖掘机和推土机这些设备全部调到了铲地皮这边……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是矿主在加速铲地皮的进度。
所以他们对布莱克的到来那是一个欢迎啊,就差泼水净街倒屣相迎了。
雷洪汕微笑着听着布莱克说着自己在营地里的遭遇,最后呷了一口咖啡后询问道:
“怎么样,有没有看中的探测小队?”
“还真有这么几只队伍,正准备和你商量这事呢。”
布莱克从旁边取来一个本子递给了雷洪汕。
本子上写着几个队伍名字,人数,以及从业时间这些基础数据。
而队伍的旁边,则用另外的笔简单的记录着这几只队伍的一些评价。
像其中一支队伍,名字很俗气,钮森啤酒老爹淘金队,人数不大不小正好6个人,但个个都是四十五岁以上,资历最潜的,也是至少超过十五年的老把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