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被禁军带入宫中后,被安置在一间偏殿内等候。这偏殿虽也布置得富丽堂皇,却透着一股清冷和压抑。范闲站在殿中,心绪如麻,来回踱步,不知陛下此番究竟意欲何为。
此时,宫殿深处,陛下正与几位重臣商议着要事。
“范闲此人,虽有才华,但近来行事愈发张狂,不可不防。”一位大臣拱手说道,他面容严肃,眼中透着对范闲的警惕。
陛下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眉头紧锁,那威严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他沉默片刻,未置可否。
另一位大臣则道:“陛下,范闲在京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若不加以约束,恐生变数。如今他与各方势力的往来频繁,其心思难以捉摸。”这位大臣语气急切,似乎对范闲的崛起深感忧虑。
陛下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沉思片刻后道:“朕自有分寸。”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过了许久,终于有太监前来传唤范闲。范闲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整了整衣衫,随太监前往御书房。一路上,他的心跳如鼓,脑海中不断猜测着即将面临的局面。
进入御书房,范闲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中回荡。
陛下看着范闲,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灵魂,缓缓说道:“范闲,你可知朕今日为何召你前来?”陛下的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温度。
范闲心中一紧,道:“微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他的额头已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仍强装镇定。
陛下冷哼一声:“你在京都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你以为朕不知你暗中的那些谋划?你与各方势力的周旋,真当朕一无所知?”陛下的声音愈发严厉,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砸在范闲的心上。
范闲忙道:“陛下,微臣一心为朝廷效力,绝无半点私心。那些所谓的谋划,皆是为了朝廷的稳定和繁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
陛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都微微跳动:“还敢狡辩!你与那些权贵的往来,以为朕不清楚?你在这京都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朕的眼睛!”陛下的愤怒如同风暴般席卷而来,让范闲感到一阵窒息。
范闲额头冒出冷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颤抖着说道:“陛下,那皆是为了朝廷之事,微臣不敢有丝毫徇私。与权贵的往来,也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为陛下分忧啊。”
陛下站起身来,走到范闲身前。他高大的身影笼罩着范闲,带来巨大的压迫感:“范闲,朕给过你机会,但你却不知珍惜。朕对你寄予厚望,可你却让朕失望透顶!”
范闲叩头道:“陛下息怒,微臣愿听陛下处置。只求陛下明察,微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陛下沉默片刻,目光在范闲身上停留许久,似乎在思考着如何处置他。终于,陛下缓缓开口道:“罢了,朕念你以往之功,暂且饶你这一次。但你需记住,日后行事需谨小慎微,若再有差池,朕绝不轻饶。”陛下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但警告的意味依然浓厚。
范闲心中松了一口气,道:“多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铭记在心。今后必当尽心尽力为陛下办事,不敢再有丝毫疏忽。”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从御书房出来,范闲只觉双腿发软,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他的后背已被汗水湿透,微风拂过,带来一阵寒意。他深知,此次虽侥幸过关,但日后在这宫中的日子怕是更加艰难。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回到范府,范闲将宫中之事告知众人。
范建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范闲,经此一事,你需更加小心才是。宫廷之事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今后行事切不可再鲁莽冲动,需深思熟虑。”
林婉儿心疼地看着范闲,眼中满是关切和忧虑:“夫君受苦了。这宫中的争斗如此凶险,真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她轻轻为范闲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范闲苦笑道:“无妨,只要能保得一家平安,些许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今后行事需更加谨慎,不能再给敌人可乘之机。”他握住林婉儿的手,试图给她一些安慰。
范闲的妹妹范若若也在一旁,她柳眉微蹙,说道:“哥哥,此次虽逃过一劫,但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需做好应对之策。”
范闲点点头:“若若所言极是。父亲,今后还望您多多指点。”
范建叹了口气:“为父自当尽力。但这京都的局势变幻莫测,我们需时刻保持警惕。”
范闲沉思片刻,道:“此次之事,让我明白在这宫廷之中,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和义气行事。需得洞察人心,揣摩陛下的心思,方可保身立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