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众人口中喃喃自语,念叨着这句话,此时此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悟。
朱棣更是幻想,自己坐着飞机,天降奇兵,地上跑着高铁,动员着无数大明精锐,顷刻间来到漠北王庭,直接来个犁庭扫穴。
想到这,他不由自主的开口道:
“姜先生,其它的先不说,您就先将那个飞机高铁的制作方法传授给老头子吧!
等我回去了,一定第一时间弄出来!”
迎着朱棣期待的目光,姜饼有些欲哭无泪。
(⊙_⊙)?
谁?我吗?
我一个小屁民,懂什么高铁飞机的制造方式啊。
无奈的笑了笑,解释道:“永乐帝,你可太抬举我了。
且不说我会不会制作飞机高铁。
就算会吧,这东西已经涉及到完整的学科和配套的工业基础,就算你拿着图纸和制造方案回去,想要造出来几乎是不能的事情。
况且,你以为造成飞机高铁来了,他就能使用了吗?
日常的保养,人员的维护,各种设备的操作。
以及高铁特有的铁轨、站台。
飞机所需的塔台、航线等等,
涉及的东西方方面面,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些话宛若一盆冷水,瞬间将兴致高涨的朱棣给浇灭了。
“这么说来,老头子我有生之年是无法坐上飞机了?”
看着朱棣那颗不老的童心,姜饼笑道:“理论上来说是很难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如今的全面现代化发展,可是足足走了近300年的时间。
你们虽然能通过我这里收集的理论知识,大大缩减其中的过程,但少说几十年上百年是跑不了的。
所以啊,飞机你是不用想了,期待期待坐上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或许可行。”
“好好好,飞机坐不了,坐坐火车过把瘾也可行!”朱棣又一次来了精神。
看着活跃的Judy,众人都忍不住笑了。
笑着笑着,朱元璋想起了自己之前询问李善长造电视的事情。
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他忍不住感慨:
“姜先生,咱现在总是明白为什么您会说这长期法子是一劳永逸的治本之法了。
听完这些,咱真是感慨良多。
要是真的能完成了您讲的现代化,可不就真的是创立万世之基业了嘛!”
“是啊!”朱标也忍不住道:“法子是好法子,可就是执行起来太难,时间也太久了些。”
朱元璋正色道:“标儿,咱决定了,回去就开始建设现代化大明!
并且以后都将以此为国策。
咱做不完的事情,就交到你的手中,你没做完的,交到雄英的手中。
既然这并非一代人所能完成的,那就花几代,十几代去做!
只要咱朱家的子孙能安安稳稳的发展下去,不敢说江山永固,但至少大明也不至于只能存续两百多年了。”
“是!孩儿记住了!”朱标神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老大,大孙子,咱爹说的这些,你们也都听到了?”另一边,朱棣同样看向朱高炽与朱瞻训话。
他们自然也知晓其中的利害,忙道:“爹/爷爷,我们记住了!”
“先生。”朱元璋又道:“咱想在大明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科技变法,不知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遇事不决问姜饼。
如今已经成了老朱家的铁律了。
思索片刻,姜饼道:“这个嘛,在别的朝代或许有些困难,但在大明,由皇帝开始自上而下的改革倒是最容易进行的。”
“请先生赐教!”
点点头,姜饼接着道:
“其他每一个朝代,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阻力。
如汉唐时的世家大族,宋朝的文官党派,这些都让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困难。
明朝却不同。
就拿老爷子您来说,一刀一枪重新打出了汉家江山,本身在民间呼声威望就极高。
再加上您的执政手段,可以说在朝堂上是说一不二,没有谁敢违抗您的旨意。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几乎可以轻易的完成变法。
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可能就是各学科的资料以及变法人员了。
前者倒是好说,直接从我这里拿一份过去抄录就好。
真正的关键,还是变法人员。
你们总不可能指望那些靠八股取士当官的人,来完成这样的思维革新吧!”
说到这,众人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所以,想要开展变法,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得做足。
准备的越充分,后面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小。”
“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呢?”朱标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就是国民开智。”姜饼道:“不说像我们国家之前开展的扫盲运动一样,让98%以上的国民都能识字。
至少要让大部分百姓都做到不是睁眼瞎吧。
这样的好处在于,朝廷的政令传播到地方,尽可能的避免当地百姓被官绅阶级愚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