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家祖孙三人这几日一直在忙碌地整理着行李。
将那些能够放入空间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但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怀疑,表面上仍需装模作样地收拾一些包袱放在显眼处。
毕竟,在这个温馨的小屋里居住了大半年之久,心中难免会有些许不舍之情。
而这段时间以来,冬璃也没有闲着。
她亲自带领着一众随从前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地将地里种植的红薯和土豆全都挖掘了出来。
那一块块饱满圆润的红薯和一颗颗大小均匀的土豆堆积如山,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丰收的喜悦。
看着眼前这些辛勤劳作换来的成果,几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
这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柔和的阳光洒在了宁静的永泉村上。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打破了村子里的平静。原来是朝廷派来负责收购农作物的官员们到了。
村长得知消息后,赶忙带领着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一同前往村口迎接。
“村长,那天小玥丫头给大伙算完账,我这几天都没睡好觉。我家种了30多亩地,想不都不敢想多少银钱啊,回头得去给俺家祖先们上坟摆贡,感谢祖宗保佑哦!”一位老者搓着手,有些激动地道。
村长微微挺直腰杆,目光坚定:“朝廷向来体恤咱百姓,定不会亏待咱。不过你谢你家祖宗没用,要谢就谢筱家才是!”
“村长说的是。”几人纷纷称是……
“不过那天玥丫头算的银钱没有扣除掉税收啊,唉~去掉税收到咱手里也没多少了。”有人又叹气道。
老村长捋捋胡须说道:“把眼界放宽,再少也比你以前种的庄稼赚得多,莫要贪心。”
"村长教训的是……"那人听了村长的话后,赶忙低下了头,用柚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心中暗自懊恼不已,责怪自己怎么就如此不知深浅地多嘴了呢?
而此时,其他村民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家老小纷纷涌向自家的田地。
有的扛着锄头,有的背着箩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村民心情都如此美好。
有那么几家当初因为胆小怕事,种植的秧苗数量较少,此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收获满满,此刻懊悔的直拍大腿。
但大多数人家可就不一样了,今年风调雨顺,再加上大家辛勤劳作,田地里到处都是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实,一片丰收的景象让人看了满心欢喜。
没过多久,官员们骑着马快速地来到了田地边。
此次朝廷前来,一是以优渥价格收购村里丰收的土豆与红薯,充实各地粮仓;
二是宣布一项重大喜讯,永泉村因积极响应农桑,全力种植土豆红薯,成果斐然,特免除赋税三年,以资鼓励。
村长激动地走向负责此次事务的官员,作揖问道:“大人,这免除赋税之事,可是真的?”
官员微笑着点头道:“自然是真,陛下念及诸位村民劳作不易,且为鼓励农务,特下此恩旨,三年之内,永泉村无需缴纳赋税,安心耕种便是。”
村长身后一位老者难以置信地追问:“大人,咱庄稼人没念过书,您可莫要哄骗俺们。”
官员正色道:“朝廷一言九鼎,岂会哄骗尔等。这免除赋税之令,已记录在案,告示不日便会张贴于村中各处。”
村长听闻,眼眶湿润,高声喊道:“乡亲们,朝廷如此厚待,我等定不能辜负,来年必让这田地更加肥沃,产出更多粮食!”
官员们动作熟练地下马,然后迅速分成小组开始工作。
每个小组都由三个人组成:一个人负责用秤称重,确保每一份农作物的重量准确无误;另一个人拿着纸笔,认真地记录下每家每户所交农产品的种类和重量;最后那个人则负责当场付钱给农民,而且绝不拖延一分一秒。
真可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让这些辛苦了数月的老农们感到无比欣慰。
当第一笔银钱交到一位老农手中时,他粗糙的双手微微颤抖,眼眶泛红,哽咽道:“朝廷大恩,咱村老小必铭记于心,往后定更加辛勤耕种!”周围村民纷纷点头,高声附和。
看到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报,老农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了那残缺不全却又格外真诚的牙齿。
然而,就在这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还是有少数几家心里头直冒酸水,嫉妒地望着周围那些满载而归的邻居们。
旁边几家收成少的,看着这热闹场景,不禁酸溜溜地低声嘀咕:“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但这嫉妒的话语很快便被欢声笑语淹没,整个永泉村沉浸在丰收与收获的喜悦之中。
筱家也有两亩地的收成,祖孙三人和冬璃一起和官员们称重,筱欢颜开心的捧着三十两银子特别有成就感。
这一刻,筱欢颜觉得无比自豪和满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