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李世民那原本洪亮有力的声音此刻却仿佛被风悄然吹散一般,几近微不可闻:“崇文啊……文化教育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万万不可轻视之……”
李治早已哭得满脸泪痕纵横交错,他泣不成声地回应道:“父皇!您说的每一句话,儿臣都铭记于心,定会身体力行、全力以赴!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此时,李世民那只曾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手正缓缓地垂下,如同一片凋零的秋叶般无力而又缓慢。他的呼吸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微弱,就像是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李治心急如焚,双手死死地握紧父亲的手,生怕一松开便再也抓不住这最后的温暖与依靠。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浸湿了衣襟。
“父皇,您放心歇息吧!儿臣一定会谨遵您的教诲,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儿臣定要努力成长,成为支撑起我大唐盛世的顶梁柱!不负您对儿臣的期望!”李治哽咽着许下誓言,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饱含深情。
武照静静地伫立在一侧,那娇柔的身躯微微颤抖着,美眸之中噙满了晶莹的泪花。此刻,她的心绪犹如乱麻一般纠结,因为眼前这位躺在病榻之上、气若游丝的老人——老皇帝陛下,恐怕已是大限将至了。一想到这里,武照不禁感到一阵无助与惶恐,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摇曳的烛火渐渐黯淡下来,最终完全熄灭,整个房间瞬间被黑暗所吞噬,仿佛象征着生命之光的悄然消逝。此时,四周一片死寂,唯有李治紧紧握着手中的《帝范》,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治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前来探望病重的李世民。无论白天事务多么繁忙,他总会抽出时间来到父亲的寝宫,一直陪伴到夜深人静时分才离去。每当见到面色苍白、形容憔悴的父皇时,李治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但同时又充满了对父皇深深的感激之情。
而李世民则趁着这为数不多的父子相处时光,不厌其烦地向儿子传授着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他用虚弱但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历代帝王的得失成败,剖析着当下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之策。李治则如饥似渴地聆听着父亲的教诲,将每一句金玉良言都牢牢铭记于心,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君主,不辜负父皇的殷切期望。
李世民面色苍白地坐在龙椅之上,身体微微前倾,用手捂着嘴,轻轻地咳嗽了几声。那咳嗽声虽然不大,但却显得十分虚弱,仿佛风中之烛一般,随时都有可能熄灭。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站在下方的李治,眼中流露出一丝慈爱和担忧之色。
“治儿啊……”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就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样,听起来有些吃力,“为父知道你心中有所忧虑,但你一定要记住,治国之道,犹如治身之法,切不可操之过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才行啊!”
李治听到父亲这番话,眼眶顿时湿润了起来。他连忙走上前去,跪在李世民的面前,双手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变得颤抖不已:“父皇,您的每一句话都是儿臣心灵的良药,儿臣一定会铭记在心,慢慢地去领悟、去学习,绝不辜负您对儿臣的殷切期望!”说完,李治已是泪流满面,那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泪花。
武照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眼前这位尊贵的帝王。她时不时插上几句话,那声音宛如春日里的微风,温暖而又贴心。只见她微微俯身,柔声说道:“陛下,您日理万机,实在太过操劳,应当多多歇息才是呀,莫要这般辛苦自己。”
李世民听后微微一笑,他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看向武照,缓缓开口道:“爱妃有所不知,那些话语正是朕心头最为挂念之事啊。身为一国之君,不仅需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怀,更要有洞察人心、辨识贤能之士的慧眼以及善用人才的智谋。然而,真正想要达成此等境界,又岂是轻而易举之事呢?”说着,他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心中有着无尽的忧虑与责任。
武照微微颔首,娇柔的身躯稍稍前倾,轻启朱唇,用那如黄莺出谷般轻柔婉转的声音说道:“陛下无需忧心忡忡,殿下聪颖过人、智勇双全,定能将诸事处理得妥妥当当。此刻最为关键的,乃是陛下您龙体安康呐!万望陛下以自身为重,莫要过度操劳,以免损伤龙躯。臣妾愿倾尽所能,侍奉左右,只为保陛下福寿康宁。”
李治凝视着眼前的武照,只见她蛾眉微蹙,美眸中满含关切之意,那如花似玉的面庞更是因担忧而显得愈发楚楚动人。李治心头不由一震,对她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他深知,此女虽身为宫女,但却忠心不二,且头脑机敏、伶俐聪慧,实乃先皇身边不可多得的得力干将。
李治微微俯身,凑近武照,用轻柔而温和的声音问道:“武照啊,朕方才听父皇提及,他对你赞赏有加,称你对他忠心耿耿。不知聪慧如你,可有什么良策或建议,能够助父皇得以更好地休憩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