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好成绩是别人抢不走的,当时通知书已经送到小儿子手上了,不知道他藏在了哪里,就连她和老宋都只在通知书抵达的第一天见过,说出去别人也不可能再对通知书做手脚。
而儿子给自己买了什么东西拿出去炫耀,就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很容易被贼惦记上。
-
“行了,咱们快点回家看你弟弟寄了什么东西回来,你看了别出去说家里的事情。”
苏小英一脸严肃地对王博生说道,同时用眼角余光扫了他一眼,警告他不要出去乱说话。
“……”王博生撇撇嘴,任劳任怨地提起行李往前走。
苏小英看着大儿子,在心里感叹:这孩子,还是太单纯了些。
她生了三个孩子,只有小儿子真正遗传了她的高智商,老宋都占了她大便宜。
没有她,他可当不上大学生的父亲。
不过,她并没有把这些话说出口,而是转身去应付那些前来打探消息的人。
“哎呀,你们不知道,我家小宣可孝顺了!”
“他在首都很想念我和他爸,还说让我们抽空去首都玩儿呢。”
“他要带我们去学校,感受北大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
“他还说带我们去参观故宫,看以前皇帝老儿居住的地方,带我们去爬长城游颐和园……”
苏小英满脸笑容地向邻居们夸赞着自己的小儿子,把宋宣说得像个大孝子一样。
王博生撇撇嘴,他妈可真能吹,根本没有这回事!
-
“……”
邻居们听得满脸抓狂,谁想听这些啊!
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些包裹里有什么东西,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苏小英却不管这些,继续滔滔不绝地夸着宋宣,直到把所有人都说得不想再跟她说话为止。
而此时的王博生,就像个没有感情的搬运工一样,默默地提着行李上了楼。
一路上,他都能听到母亲对宋宣的夸赞声,只能加快脚步早点回到家,结束这令人感到煎熬的精神攻击。
回到家,苏小英就回房拿剪刀出来拆包裹。
包裹里的东西如她所想,有四本专业书,里面还有几块布。
这些布分别是的确良、棉布和毛料,都是做衣服的好材料,但里面并没有成衣。
另一个包裹里面放的是一些首都特色糕点、糖果。
苏小英将里面的食物一一取出来放在桌上,准备让大家尝个味儿再收起来。
宋宣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买了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书)。
苏小英正想开口吐槽几句,却突然瞥见包裹里还有一封信。
她拿起信,展开阅读起来。
-
原来这些书不是儿子随便买的,而是宋宣买来送给朋友的。
他还在信中拜托自己有空的时候,把这些书送到他朋友手中。
苏小英读完信后,脸色变得好看了许多,为自己刚才的误解感到愧疚。
上次他那几个朋友也买了书送给小宣,这应该是给他们的回礼。
苏小英顺手拆开了一袋金丝小枣,对一旁的大儿子说道:“博生,快去洗洗手,过来吃枣子。”
“嗯。”王博生应了一声,洗完手回到客厅,看着桌上那些包装好的食物,笑着说道:“小弟寄过来的东西还真不少,妈你手里的金丝枣多吗?”
苏小英疑惑地看向他,“不多只有两包,你问这个做什么?”
王博生迟疑地说:“我想拿一些给师傅尝尝,他对我挺好的。”
“博生,你想孝敬师傅,你自己拿钱去买,这些都是你小弟给我和你叔叔买的。”
苏小英冷哼一声,听到这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你工作这么久了,我还没吃过你买的任何东西呢。整天就知道惦记着你师傅,也不见你惦记一下我这个当妈的。”
虽然儿子这次能够顺利转正,他的师傅确实出了不少力,但他们也没少给他师傅送礼啊。
想到这里,苏小英的心里越发觉得有些不平衡,大儿子工作这么久,她真没有享到一点福气。
“……”王博生尴尬地笑了笑,没再提这一茬。
-
宋宣收到电报,知道包裹已经安全抵达,宋母也顺利地将书送到了蒋志林手中,家里一切安好,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现在,宋宣已经开始预习大二的课本了。
这些书籍是他从回收站里淘来的,还有一部分书籍是他从祝教授那里借来的。
目前本科专业学制较为统一,理工科专业基本都是五年制。
计算机专业同样如此,宋宣计划提前修完学分,尽早毕业投身工作。
66年开始闹革命,65年许多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时间还是非常紧迫,对宋宣来说越早毕业对他越有利。
实验室里人手紧缺,所以开学没多久,宋宣又被祝教授带进了实验室。
作为助理,他能够获得一份补贴。
寒假期间,宋宣在实验室担任助理,总共拿到了十块钱补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