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瑶瑶进屋之前用笤帚扫了扫身上,脚上的白雪。
进到屋里,她反手从空间里拿出一块老姜来,就进了厨房,她要烧点浓浓的姜汤水来喝喝。
这个天气真是太冷!!
这老姜还是卡大叔后来收红薯的时候给收上来的,一共有五筐子,便宜的很,一斤一分钱,总共五百斤。
这些量够她和宋青林吃很长时间了。
唐瑶瑶刚把水烧开,院子里就响起了扫雪的声音。
唐瑶瑶从厨房里出来,透过客厅的玻璃窗就看到了,从大门口开始扫雪的唐行军。
“哥!你来啦!”
“嗯!”唐行军头都不抬地答应着,“你别出来啊,外边太冷了!”
唐瑶瑶在屋里乖巧的点点头,想到唐行军看不到就提高声音说:“好的,我知道了!”
“哥哥,我烧了姜汤水儿,你扫完了进来喝点儿啊!”
“嗯,我扫完了就进来!”
二十分钟以后,唐行军先在台阶上扫了扫身上的雪,然后掀开厚厚的帘子说:“瑶瑶,这天气可真冷,你没事儿了就别出去了啊!”
“嗯,知道啦!”
等唐行军坐好,喝上热热的姜汤水时,唐瑶瑶瞧了瞧哥哥的脸色还行。
她试探的问:“哥哥,你知道苏国吗?”
“知道啊!怎么了?”唐行军从碗沿上抬眸问。
唐瑶瑶低头喝姜汤:“我不是听别人说起过苏国吗,就有点好奇,你能跟我说说吗?”
“行啊,这有什么不行的!”
唐瑶瑶听后松了口气,笑着说:“那你给我讲讲吧,我可好奇了!”
然后,唐行军就开始讲述他对苏国的了解。
总的来说就是苏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对农民的剥夺太重,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忽视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苏国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也就是说,现在苏国极度短缺日常的生活用品这些是吗?”唐瑶瑶问。
唐行军点头:“对,听说那边的老百姓过的挺难的,再加上他们那边的气候又冷,穿用上边都得不到满足。”
唐行军不忍地摇摇头:“听说那边的工厂工人都不要工资,就让工厂给发一下肥皂啊,牙刷牙膏,衣服什么的。”
“那工厂能发的起吗?”
“哪里发的起啊,这是整个国家的现状,工厂里也没办法弄到啊。听说,工厂里的工人为了争求权益,经常罢工不干活儿!”
唐瑶瑶点点头,这和她了解的差不多。
她还了解到,现在这个季节在苏国的帕尔平原,此时的小麦正是疯狂生长,十一月中旬进入收割期。
千万亩的小麦,每年都收割不完,最后都会剩下一大半的小麦让它们自然地腐烂在地里。
唐瑶瑶知道这件事儿的时候,心痛不已。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工人的懈怠。
苏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针一线都是由国家管理,国家分配。
工人们每年都会按照国家的要求种植很多的小麦,在收割的季节,他们每天按点上班按点下班。
没有人真正地关心这些小麦是否能收割完,反正不管收不收的完,他们都有粮食吃。
另一个原因是,帕尔平原上小麦的收割季节很短,只有半个月不到,就会迎来暴风雪。
十一月中旬,帕尔平原上的小麦就会陆续进入收割期,暴风雪一般会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来临。
暴风雪来临之前,工人们就会回家不再工作。要是不在暴风雪到来之前离开,那他们就会永远的留在暴风雪之中了。
就这样,一大半的小麦就留在了暴风雪中。反正还有国家托底呢,他们又饿不着,那么积极干什么?
苏国的暴风雪,是唐瑶瑶见过的任何一场大雪,都与其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苏国,只要暴风雪降临,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温度下降到零下五十多度。强劲的大风席卷着大量的白雪,肆虐地在天地之间,遮住了人的视线。
这样就导致了在暴风雪的天气里能见度极低,人走在其中不仅很快被冻僵,也会很容易迷路。
在暴风中迷路,这才是暴风雪真正可怕之处。
唐瑶瑶早就对那千万亩的小麦眼红不已,你让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的小麦就扔在地里不管,她怎么也做不到啊。
所以,苏国之行,势在必行!!
“哥,你说咱们要是把我们国家的那些日用品带到苏国去卖,会不会大赚一笔啊?”
唐瑶瑶假装好奇地问。
“那是肯定的啊!”
唐行军一脸这还用问的表情看了唐瑶瑶一眼,然后又一脸向往地说:“那肯定是能赚个四五倍的价钱的,啧啧啧!想想就美得很!”
话音一转,唐行军又说:“唉!就是吧,这去一趟不容易啊,别的不说,就话都说不通,去干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