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锅烧油,当腊肉在锅中煸炒出晶莹的油花时,整个厨房瞬间香气四溢。加入蒜末、干辣椒爆香的瞬间,呛人的烟雾让她连连咳嗽,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但她仍专注地翻炒着,看着酸菜吸收油脂变得油亮,撒上葱花出锅时,盘子边缘还滋滋作响。紧接着,酸辣土豆丝在铁锅中快速翻炒,淋上几滴香醋,脆嫩的口感与酸爽的味道完美融合。最后,她打了三个鸡蛋,煎成金黄的蛋饼,加入紫菜和虾皮,煮出一锅奶白色的蛋花汤。
"开饭咯!"林悦扯着嗓子喊道。父亲放下手中修理农具的锤子,母亲解下围裙,三人围坐在掉了漆的木桌前。父亲夹起一块腊肉,油亮的肉皮在灯光下泛着光泽:"咱家悦悦这手艺,都能去县城开饭馆了!"母亲则一个劲地往她碗里夹菜:"多吃点,看你都瘦成啥样了。"林悦笑着应下,却趁父母不注意,又悄悄把腊肉放回他们碗里。饭桌上,父母聊起了村里的新鲜事,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新买了农机,温馨的氛围让林悦倍感温暖。
午饭后,父母照例去邻居家串门。林悦顾不上休息,再次回到大棚。她从仓库拖出锈迹斑斑的铁锹,深吸一口气,对准标记好的位置用力挖下去。冻土坚硬如铁,每一次挥动铁锹都震得虎口发麻,手臂渐渐酸胀得失去知觉。但她咬着牙,一下又一下,直到挖到半米深时,那块暗红色的黏土终于完整暴露出来。她趴在地上,用手一点点清理黏土周围的土壤,指甲缝里塞满了暗红的泥土。清理过程中,她的思绪飘到了未来的房地产项目,想着如何用今天学到的地质探测技能,为项目选址避开类似的问题。
清理完黏土,林悦又跑到村里的农资店。店主王大爷看着她气喘吁吁的样子,心疼地说:"丫头,大过年的还折腾啥?"她顾不上寒暄,直接询问有没有适合改良酸性土壤的材料。王大爷从仓库里翻出几袋腐叶土和珍珠岩,又给了她一小包土壤调节剂:"这是新到的玩意儿,听说效果不错,你拿回去试试。"回程路上,她遇到了儿时的玩伴,对方好奇地询问她在忙什么,她简单介绍了蓝莓种植和房地产计划,伙伴眼中满是惊讶与佩服。
回到大棚,林悦将腐叶土、珍珠岩和土壤调节剂按照比例仔细混合,然后均匀地铺在育苗盘里。每铺一层,她都发动植物感知技能,感受土壤环境的变化。直到确定所有参数都达到理想状态,她才直起腰,捶了捶酸痛的后背。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大棚的塑料膜洒进来,给整个空间镀上了一层金色。
这时,电脑的提示音再次响起,苏然发来了十几页的调研报告,还附带了济南、潍坊地块的卫星地图。"悦悦,潍坊高新区这块地真的不错!"苏然的语音消息带着明显的兴奋,"周边不仅有在建的重点中学,市政府规划的三甲医院也在两公里范围内。更重要的是,隔壁地块上个月刚拍出楼面价5800元,我们要是能拿下......"
林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放大地图仔细查看。当发动地质结构感知技能的瞬间,她的瞳孔猛地收缩——在规划地块下方,竟隐藏着一条地下暗河分支!她立刻截图标注,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这块地不行,地下20米处有暗河,后期地基处理成本太高。重点看济南历城区这块,地铁规划旁,我刚探测过,土层均匀,承载力达标。"两人又开始深入讨论济南地块的详细情况。林悦在网上搜索该地块的历史资料,发现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农田,后因城市规划转为建设用地。她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文档,和苏然分享。苏然则联系当地的中介,了解地块的具体产权情况和周边居民的拆迁进度。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共享文档,实时更新调研信息。
夜色完全笼罩村庄时,林悦才惊觉还没准备晚饭。她快步走向厨房,看着橱柜里仅剩的食材——一条巴掌大的鲫鱼、一小把挂面,还有几根蔫头耷脑的青菜。她将鲫鱼刮鳞破肚,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撒上细盐腌制。起锅热油,当鱼下锅的瞬间,溅起的油花烫得她直缩手。但她仍耐心地将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姜片、葱段和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
等待鱼汤炖煮的时间,林悦开始揉面。面粉里加入酵母和温水,她一边揉一边计数,整整揉了五百下,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柔软。将面团放在温暖的灶台旁发酵时,她又把青菜洗净切段,切了点蒜末备用。当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她熟练地分成小剂子,搓成细长条,编成漂亮的花卷形状。放入蒸锅中,二次醒发15分钟后,开火蒸熟。期间,她还抽空回复了几个农业论坛上关于土壤改良的咨询,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时,鱼汤已经炖得奶白,林悦加入挂面和青菜,撒上一把葱花,一锅热气腾腾的鲫鱼面就完成了。她又从坛子里捞出几根腌萝卜,切成细丝,倒上几滴香油,做了个清爽的小菜。"这么晚还在忙啊?"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悦转身,看到父母披着外套站在厨房门口,母亲手里还拿着她落在大棚的笔记本。"快洗手吃饭吧!"林悦笑着招呼道,把碗筷摆上桌子。父亲尝了一口鱼汤,连连点头:"鲜!比你妈煮的都好喝!"母亲佯装生气地拍了下父亲,却也忍不住舀了一大勺汤。饭桌上,林悦和父母分享了今天在大棚和房地产调研的收获,父母虽然不太懂,但看着女儿眼中的光芒,也跟着开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