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复合式旋翼机有用的话,完全可以整出来。
至于再往后的发展,就要在直升机上下功夫了。
毕竟旋翼机无论怎么发展,顶天就是倾转旋翼机,普通旋翼机除了造价以外,各方面都是竞争不过直升机的。
只不过眼下,旋翼机最适合国内的环境。
一是造价低,二就是以国内的技术。
现在就想要量产直升机还是有些难。
李枭记得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应该就是“直-5”,这台直升机是根据毛熊的米-4直升机仿制的。
并于1958年首飞成功。
它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5121千克,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10千米 / 小时,最大生限可以达到6000米。
不过这台直升机虽然1958年就已经试飞成功,但直到1964年才开始批量生产。
之所以导致这结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质量不达标。
李枭打算等到猎鹰旋翼机研究出来后,在全力进行直升机的研究,要知道直升机才是这类飞机的未来。
也是战场上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
像是打击装甲集群,直升机就可以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重型武器,进行低空突击,来打击坦克装甲车。
还有像是拔除火力点,直升机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直升机可以凭借借灵活的机动性,可以快速抵达敌人的前沿阵地、碉堡等阵地上,给敌人来几发“真理”。
还有像是兵力投放、物资补给,直升机都可以进行运输,这一点旋翼机就不行了。
载重太小。
飞行人员在加上搭载的武器后,载重几乎就满了,直升机就不一样,就拿直 - 5来说,一次就可以运载11名乘客,换成货物的话能达到可装载 1.2吨。
这还是直-5,到了直-7载重直接翻了近乎三倍,可运载35人或者3.5吨货物。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
像是现代的武直-21、直-20、直-8G那才叫厉害。
就拿武直-21来说,不仅可以装载30毫米链炮,并装备1200发备弹,还可以装载反坦克导弹、空地导弹等。
直-8G最大起飞重量可是达到了13.8吨,不仅可以执行运输任务,还可以进行后勤支援、火力压制、搜救救援等等!
李枭想要看看能不能更早的把这些厉害的武器给整出来。
当然了这些靠他自己可不行,还是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研究才行。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李枭就一头扎进了办公室。
现在旋翼机终于搞出来了,接下来他也能搞自己的计算机。
他对晶体管计算机研究也有几年了,有着很深的了解。
晶体管计算机大概可以分为5部分。
输入输出不用多说,输入就是键盘,不过这个年代的键盘和后世可不一样,有着不小的区别。
通常都是与主机或者显示器连在一起,不是独立的,键盘上也没有F1、F2、Ctrl之类的按键,通常都是以字母、数字为主。
运行的方式就是在每个按键下,都有一个微动开关,当按下按键开关闭合,设备就会检测到电平变化,然后经过编码电路的转换后,就可以化成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一样,也和后世的不同。
一般就是打印机或者是穿孔纸带,打印机会把人们想要的运算结果打印在纸上。
直到1960年才出现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1897年就已经被发现,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成为了一些设备的显示器,像是一些黑白电视,都是用的这种显示器。
441-B型晶体管计算机,虽然是1965年被研究出来的,不过因为当时国外对国内的技术封锁,输出设备依旧用的是打印机、孔纸带之类的。
李枭想试试看,能不能把黑白电视上的显示器,移到计算机上用。
而除了输出设备、输入设备以外,就是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存储器顾名思义就是储存用的。
分为内储存和外储存,内储存就是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外储存的作用则是用于长期、大容量存储数据与程序。
一般用的是磁带、磁盘,有外储存在,就算发生一些故障或者停电,也能留存住信息。
李枭查看了一下黄部长送来的东西。
用于内储存的磁芯存储器,刚好有两个,刚刚够用,至于外储存,441-B型晶体管计算机上并没有,不过设计出来并不难。
至于晶体管计算机上的控制器,可以说是计算机上的 “总指挥”,它的运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在内存中逐条读取数据,然后在进行解码,把数据指令变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信号。
然后就能“指挥”计算机协同运转了。
而它实现的原理,也是利用晶体管组成的时序电路、控制逻辑电路,来生成操作命令等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