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门: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艾灸10 - 15分钟,可有效调理腰痛、腹胀等症状,让腰部和腹部恢复舒适。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 - 3分钟,促进腰部和腹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胀满。直刺0.5 - 1寸,进针时要缓慢,避免损伤肾脏。
带脉: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艾灸10 - 15分钟,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问题,呵护女性的生殖健康。按摩时,用手掌横擦,每次3 - 5分钟,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宜,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直刺0.8 - 1.2寸,针刺时注意避开腹部大血管。
五枢: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艾灸10 - 15分钟,可缓解月经不调、腰胯痛等症状,让身体恢复舒适。按摩时,用食指指腹点按,每次1 - 2分钟,调节腹部和腰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相关症状。直刺0.8 - 1.2寸,进针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艾灸10 - 15分钟,对月经不调、阴挺等妇科问题有积极的调理作用,帮助女性恢复健康。按摩时,用中指指腹揉按,每次1 - 2分钟,促进腹部和盆腔的气血运行,改善相关症状。向前下方斜刺0.8 - 1.2寸,操作时手法要轻柔。
居髎: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15 - 20分钟,可减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症状,让髋部和下肢恢复活力。按摩时,用手掌根按揉,每次3 - 5分钟,促进髋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麻木。直刺1 - 1.5寸,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调整进针深度。
下肢部穴位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艾灸15 - 20分钟,对下肢痿痹、腰胯痛等症状有极佳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下肢的正常功能。按摩时,用手掌根着力,上下推擦,每次3 - 5分钟,以局部有热感为宜,促进下肢和腰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麻木。直刺2 - 3寸,进针时要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可采用提插补泻手法增强疗效 。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艾灸15 - 20分钟,可有效缓解下肢麻木、瘙痒等症状,让下肢恢复舒适。按摩时,用手掌上下擦动,每次3 - 5分钟,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直刺1 - 1.5寸,可根据病情配合捻转补泻手法。
中渎: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艾灸15 - 20分钟,能有效调理下肢痿痹、麻木等症状,让下肢恢复正常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 - 3分钟,促进下肢的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紧张和麻木。直刺1 - 1.5寸,进针后可适当提插捻转,增强针感。
膝阳关: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艾灸10 - 15分钟,可减轻膝痛、下肢痿痹等症状,让膝关节恢复灵活。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点按,每次1 - 2分钟,促进膝关节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肿胀。直刺1 - 1.5寸,注意针刺角度,避免损伤膝关节周围组织。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作为筋会,艾灸15 - 20分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筋脉拘挛、疼痛、下肢痿痹、胁肋疼痛等症状疗效显着。针刺时可根据病情采用补泻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直刺1 - 1.5寸,进针后可探寻最佳针感,使针感向足部或膝关节上方传导 。日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 - 3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为佳,经常刺激阳陵泉,可有效改善筋脉和下肢的健康状况。
下肢部穴位(续)
阳交: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艾灸10 - 15分钟,可调理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等症状,让身体恢复舒适。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 - 2分钟,调节胸胁和下肢的气血运行,缓解相关症状。针刺时直刺0.5 - 1寸,行针时手法宜轻巧,避免大幅度提插捻转造成局部不适。
外丘: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艾灸10 - 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胸胁痛、下肢痿痹等症状,让身体恢复健康。按摩时,用食指指腹点按,每次1 - 2分钟,促进胸胁和下肢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麻木。直刺0.5 - 1寸,进针后可轻微捻转,以得气为度,使针感沿经络传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