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出行,正是这样:天生的石猴有着高深的道行,离开花果山后驾驶竹筏趁着大风。漂洋过海寻找仙道,立下志向专心建立大功勋。有缘分就不会被世俗愿望所困扰,无忧无虑就可以和元气的主宰相会。应该预料到一定会遇到知音的人,把源头和流派都说清楚万种法门都能精通。也是因为他运气好,自从登上竹筏以后,接连几天都是东南风强劲,将他送到了西北岸边,这里就是南瞻洲的地界。他手持竹篙试探水的深浅,偶尔发现水浅的地方,就丢弃了竹筏,跳到岸上。他看见海边有人在捕鱼、打雁、挖蛤蚌、淘盐。他走到近前,耍弄了一些把戏,装扮成老虎,吓得那些人丢下箩筐和渔网,四处逃窜。他抓住一个跑不动的人,剥下他的衣服,学着人的样子穿上,摇摇晃晃地穿过各个州府,在城市里学习人的礼仪和语言。每天吃饭睡觉,一心想着询问佛仙神圣的道路,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
看到世间的人都只是追求名利的庸俗之辈,没有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努力。他们争名夺利,永远不知停歇;起早贪黑,失去自由;骑着驴骡却想着骏马,做了宰相还渴望称王侯。整天忧虑衣食问题,又害怕被阎王抓走。但为了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却没有人愿意悔改。
猴王四处拜访求仙问道,一直没有缘分遇到仙人。
他游历到南瞻部洲,走过长城,游览各个小县城,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八九十年。突然有一天,他来到了西洋大海边,心里想着海外一定有神仙存在。于是他再次独自制作木筏,又一次渡过西海,终于到达了西牛贺洲的地界。
上岸后,猴王到处寻找仙人,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一座高山,风景优美,树林茂密,山谷幽深。
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然是一座好山:山峰像排列的戟,山势如屏风般展开。阳光映照下,山间雾气轻轻锁住翠绿,雨水洗净后,山色带着寒冷的青色。瘦弱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木,古老的渡口划分出幽静的路程。奇异的花卉和吉祥的草木,修长的竹子和高大的松树。修长的竹子和高大的松树,万年常绿仿佛欺负了福地;奇异的花卉和吉祥的草木,四季不败胜过蓬莱仙境。幽深的鸟儿啼叫声接近,源头的泉水流淌清澈。重重山谷中灵芝兰花环绕,处处悬崖上苔藓生长。起伏的山峦龙脉良好,必定有高人隐藏姓名。
正在观看之间,忽然听到森林深处有人说话的声音,急忙快步走过去,穿过树林,侧耳倾听,原来是歌唱的声音。歌声唱道:
观赏下棋的人把棋盘都看烂了,砍柴的人丁丁地砍伐树木,在云雾缭绕的山谷口缓缓前行。卖柴买酒,狂放地笑着自我陶醉。苍白的小路秋天高远,对着月亮在槐树和松树下睡觉,一觉睡到天亮。认清旧有的树林,登上山崖越过山岭,手持斧头砍断枯萎的藤条。
收获的柴火装成一担子,边走边唱歌去集市上,换三升米。再也没有什么争执竞争,价格平稳。这一番言语听起来没有丝毫的心计和算计,也没有荣辱之分,只有一种恬淡的心境,可以延年益寿。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不是仙人就是道士,安静地坐着讲解《黄庭经》。
美猴王听到这些话,心中充满了喜悦,说道:“原来神仙隐藏在这里啊!”于是他急切地跳进洞中,再次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一个樵夫,正在那里举着斧头砍木头。
看看这个樵夫的打扮十分奇特:
头上戴着箬笠帽,像是刚刚脱去竹笋外皮的嫩竹;身上穿着布衣,仿佛是用木棉纺成的纱布;腰间系着环形的腰带,如同春蚕吐出的丝线;脚下踏着草鞋,犹如枯萎的莎草编织而成的舒适鞋子。手中握着坚硬的钢铁斧头,肩上挑着火红的麻绳;用力扳倒松树,劈开干枯的树木,这样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叹!
猴王走近樵夫,大声喊道:“老神仙!请受弟子一拜。”那樵汉惊慌失措地丢下斧头,转过身来行礼答道:“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个粗俗的汉子,连衣食都难以维持,怎么敢担当‘神仙’这两个字呢?”
猴王说:“你既然不是神仙,为什么会说出神仙的话语呢?”樵夫问:“我说了什么神仙的话?”
猴王好奇地问道:“我刚刚来到树林边缘,就听到你念着什么‘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黄庭》可是道德真言啊,难道你就是神仙吗?”樵夫笑了起来,解释道:“其实也没有骗你,这首词名叫作《满庭芳》,是一个神仙教给我的。那个神仙和我家相邻,他看到我家中事务繁重,每天都很辛苦,便教我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念念这首词,可以缓解心情,消除疲劳。刚才我有点想不通的事情,所以才念了出来。没想到被你听见了。”
猴王又问:“既然你家和神仙做邻居,为什么不去向他学习修行之道呢?说不定能学到长生不老的方法,这样不好吗?”樵夫无奈地叹气道:“我这辈子命苦啊!小时候靠父母抚养到八、九岁,才开始懂事。可惜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守寡。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只有我一个人,没办法,只能日夜照顾母亲。现在她年纪大了,我更不能离开她。然而田园已经荒芜,衣食不足,只能砍两捆柴禾,挑到集市上去卖,换几文钱,买几升米,自己做饭吃,安排一些饭菜,供养母亲,因此无法专心修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