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狂风甚至吹倒了普陀山,卷起了观音的经卷。白莲花被吹到海边飞舞,菩萨的十二座院子也被吹倒。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见过如此恶劣的风。这风呼啸着,仿佛要将乾坤炸裂,万里江山都在颤抖!那妖怪施展出这阵狂风,将孙大圣毫毛变化的小行者刮到半空中,他们就像纺车一样不停地旋转。
且说那行者与妖怪大战,莫想抡得棒,如何拢得身?慌乱之中,行者将毫毛一抖,收上身来,独自个举着铁棒,上前来打。却又被那怪劈脸喷了一口黄风,直把那只火眼金睛,刮得紧紧闭合,难以睁开。如此一来,行者难以施展铁棒,遂败下阵来。那妖见行者败退,也收风回洞,不再出战。
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心中惶恐不已。他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紧闭双眼,不敢抬头,口中不住地念佛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如何,师父是生是死。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猪八戒这才敢抬起头来,往那洞门前看去,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心想,这妖怪不知使了什么手段,竟能将行者打败。如今自己既不敢上他门挑战,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真是进退两难,心中越发仓皇不安。
在忧虑之际,忽然听到孙大圣从西边大声吆喝着赶来。他赶忙欠身相迎,说道:“哥哥,好大的风啊!你从哪里过来的?”行者摆摆手,说道:“厉害!厉害!我老孙自从为人以来,还从未见过如此大风。那老妖使用一柄三股钢叉,与我老孙交战,战了三十多个回合。我使了一个身外身的本事,将他围住攻打,他非常着急,所以才弄出这阵风来。这风果然凶恶,刮得我站立不稳,我只好收了本事,冒着风逃走了。——哼,好风!哼,好风!老孙我也会呼风唤雨,却不曾见过像这个妖精这般恶的风!”
八戒着急地问道:“师兄,那妖怪的武艺厉害吗?”行者回答说:“还算不错,叉法也算整齐,和老孙打起来也是不分胜负。只是他的风太厉害了,很难战胜他。”八戒担忧地说:“这样怎么能救得了师父呢?”行者想了想说:“先别管师父了,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眼科医生,快帮我找一个,我的眼睛需要治疗一下。”八戒好奇地问:“你的眼睛怎么了?”行者无奈地说:“我被那妖怪吹了一口气,把我吹到这里来了,现在眼珠酸痛,不停地流泪。”八戒着急地说:“哥啊,这半山腰上,天已经黑了,别说眼科医生了,连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了!”行者安慰说:“不用担心,我觉得那妖怪应该不敢伤害师父,我们还是先找到大路上,找个人家借住一晚,明天天亮后再来收拾那妖怪吧。”八戒点头赞同道:“好主意,就这么办。”
他却牵着马,挑着担子,走出山凹,走上路口。这时天已渐黑,隐隐约约能听到从南边山坡上传来的狗叫声。两人停下来仔细听,发现原来是一座庄子,隐约可见里面有灯光闪烁。两人也不顾有没有路,随意地在草地上行走,一直走到那座庄子前。只见这里:
紫芝郁郁葱葱,白色石头苍苍茫茫。紫芝茂密处多是青青野草,白色石头间点缀着点点青苔。几点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芒,一片树林里排列着整齐的树木。香气浓郁的兰花,鲜嫩的竹子刚移栽过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的山涧流淌,古老的柏树倚靠在幽深的山崖边。这里地处偏僻,没有游客前来,只有门前的野花盛开。
两人不敢贸然进入,只好大声喊:“开门,开门!”这时,里面出来一个老人,带着几个年轻的农夫,拿着叉子、耙子和扫帚等工具,齐声问:“是什么人?是什么人?”
行者躬身说道:“我们乃是从遥远的东土大唐而来,是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圣僧的徒弟。由于途径此地时,我的师傅被黄风大王给抓走了,而我们目前尚未成功营救出来。现在天色已经很晚了,因此特意前来府上,希望能借助一晚,烦请您行个方便。”那老者赶忙回礼道:“真是抱歉,有失远迎啊!这里是云多人少之地,刚才听到敲门声,还以为是什么妖狐、老虎或者山中强盗之类的呢,所以我家小厮比较愚笨鲁莽,对你们有所冒犯。没想到原来是两位长老,请快进来吧!”
他们兄弟俩牵着马,挑着担子进入屋内,径直走到里面,拴好马匹,放下担子,然后与庄老互相拜见并坐下。随后,有仆人献上茶水。喝完茶后,又端上来几碗胡麻饭。吃完饭之后,主人安排床铺让他们休息睡觉。行者说道:“睡觉倒不是问题,但请问善人,这地方有没有卖眼药的?”老者问道:“是哪位长老眼睛不舒服吗?”行者回答道:“实不相瞒,我们这些出家人,向来没有疾病,也不知道什么叫害眼。”老人疑惑地问:“既然不害眼,为什么还要买药呢?”
行者说道:“今天我们在黄风洞口救我师傅的时候,没想到被那个妖怪吹了一口气过来,把我眼睛都给吹痛了。现在还有些眼泪汪汪的,所以才想要找些眼药水。”那老者回答说:“善哉!善哉!你这位长老,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撒谎呢?那黄风大圣的风力最为厉害。他的风,可不是一般的春风、秋风或者松竹之风,也不是东南西北的风所能相比的……”八戒接着问道:“难道是夹脑风、羊耳风、大麻风和偏头痛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