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两班文武官员,四百名朝廷大臣,一个个都神情肃穆、庄重严肃,面容英俊、气质非凡。孙悟空引领着唐僧站在白玉台阶前面,挺直身体,一动不动。台阶下面的众多官员没有不感到害怕的,纷纷说道:“这个和尚真是愚蠢无知啊!见到我们大王竟然不下跪行礼,也不开口说话祝福?连一声问候都不说,如此胆大妄为、不懂礼节!”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那魔王开口问道:“那个和尚来自哪里?”孙悟空昂首挺胸地回答道:“我是从南方瞻部洲的东土大唐而来,奉了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的天竺国大雷音寺拜见佛祖求取真经。现在来到这里,不想空手而归,特意前来换取通关文牒。”那魔王听了之后,心中愤怒地说道:“你们东土又怎样!我不在你们国家朝拜纳贡,不和你们国家往来交流,你为什么见到我却不恭敬行礼,不跪地参拜!”
行者微微一笑,带着几分不屑地说道:“我们东土乃是古老而强大的天朝,长久以来被尊称为上国,你们不过是下方边境之地罢了。自古以来便有这样的说法:‘上邦皇帝,如同父亲和君主一般尊贵;下邦皇帝,则只能算作臣子和儿子。’你还没有迎接我,竟然胆敢让我拜见?真是可笑至极!”那魔王闻言顿时怒火中烧,对着手下的文武官员下令道:“给我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和尚拿下!”话音刚落,众多官员纷纷奋勇向前。然而,行者却只是轻喝一声,伸手一指,口中念道:“莫动!”这一指使出了定身法术,瞬间让所有官员都无法动弹。他们站在原地,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就连将军们也像是泥塑般僵硬。
那魔王眼见自己的文武官员被定住,心中焦急万分,急忙纵身跃下龙床,想要亲自捉拿行者。此时,猴王暗自窃喜,心想:“太好了!这正好符合我的计划。就算这魔王的脑袋是由生铁铸就的,一旦被我的金箍棒打中,也必定会打出一个窟窿!”正当他准备动手时,突然旁边出现了一颗救命之星。原来,这人正是乌鸡国王的太子,他迅速上前拉住魔王的朝服,跪在地上求情道:“父王,请息怒啊。”
妖精听了太子的话后问道:“孩儿怎么说?”太子恭敬地回答道:“请父王知道。三年前,听说有人说有一个来自东土唐朝的钦差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但没想到今天才来到我们国家。父王您威严刚烈,如果将这个和尚抓去斩首,恐怕大唐有一天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生气愤怒。您想想那李世民自称为皇帝,统一了江山,仍然不满足,还打算过海征讨。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国王杀了他的御弟圣僧,肯定会起兵攻打我们,与我们争夺敌人。但无奈我们兵力稀少,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父王,请按照我说的做,先审问那四个和尚,让他们交代清楚来历,首先确定他们没有参拜国王的罪行,然后才能问罪。”
这一篇,原是太子谨慎小心,唯恐妖魔伤害唐僧,故而有意留住妖魔,却不知行者早已安排好要攻打它。那魔王果然听信了太子的话,站在龙床前面,大声喝道:“那和尚是何时离开东土大唐的?唐王因何事派遣你去西天取经?”行者昂首挺胸,坦然答道:“我师父乃是唐王的御弟,法号三藏。只因唐王驾下有一位丞相,姓魏名徵,奉上天旨意梦斩泾河老龙。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得以死而复生之后,大开水陆道场,超度冤魂孽鬼。我师父受观世音菩萨指点,前往西天取经。我师父胸怀大志,情真意切,一心报国尽忠,承蒙唐王赐予文牒。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离开东土后,我们先到了两界山,收了我做徒弟,我姓孙,名悟空,法号行者;接着又到了乌斯国界的高家庄,收了二徒弟,姓猪,名悟能,法号八戒;在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净,法号和尚;前日在敕建宝林寺,又新收了一个挑担的行童道人。”
魔王听了,还是没办法去搜查唐僧,于是心生一计,想要盘问孙悟空,便怒气冲冲地问:“那个和尚,你一开始独自一人离开东土大唐,后来又收下了四个徒弟。那三个僧人还可以理解,但这一路实在难以容忍。那个行童肯定是被拐卖来的。他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度牒?把他带上来口供。”吓得皇帝浑身发抖,说道:“师父啊!我该怎么回答呢?”孙行者捏了他一下,说道:“你别怕,等我来帮你回答。”
好个大圣,快步向前,对着妖怪高声喊道:“陛下,这个道士是个哑巴,还有些耳聋。只是因为他年轻时曾经去过西天取经,认识路。他的一举一动、来龙去脉,我都清楚,希望陛下能宽恕,让我来替他回答吧。”魔王说:“最好快点如实回答,以免受到惩罚。”
行者说道:“我供认罪行,如今我已年老力衰,又痴又聋又哑,家中财产也已破败。我的祖籍原本就是这里的人,五年前遭遇了一场灾难。当时天不下雨,百姓生活困苦,君王和百姓都斋戒祈祷。他们焚香沐浴,向天公祈求,然而万里天空却没有一丝云彩。百姓们饥饿难耐,生活困苦,就像倒悬在空中一样。就在这时,钟南山突然降临了一个全真怪。他呼风唤雨,显示出神通广大的本领,然后暗中将真王杀害。他把真王推下花园水井中,阴谋篡夺了王位,让人难以理解。幸好我来了,我的功绩很大,能够起死回生,没有任何牵挂。我情愿皈依佛门,作为行童,与僧人一同前往西方世界。那个假扮君王的是道人,而道人最终被真正的君王所取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