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妖王见状,心想倒要看看这猴子所言是否属实,于是当真拿起自己手中的第一个铃儿,用力地摇晃了三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并未见到半点火星冒出。妖王心中一怔,但仍不死心,紧接着又拿起第二个铃儿再次晃了三晃,依旧没有半缕青烟飘出。最后,他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三个铃儿上,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晃动了三次,结果还是不见一粒沙子出现。
这下子,妖王彻底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嚷道:“哎呀呀,奇了怪了!难道如今世道都变啦?这铃儿莫非是怕老婆不成?雄铃一见雌铃在此,竟然吓得不敢现身了!”
只见那行者大声喝道:“贤甥啊,快快停下手来,且待俺老孙也来摇摇这铃铛,让你见识一下其中厉害!”说罢,那孙行者身形一闪,瞬间便到了近前,伸出一只毛茸茸的大手,一把紧紧地攥住了那三个铃铛,然后用力一摇。
刹那间,只见那红火如怒龙般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青烟似蟒蛇一般蜿蜒盘旋,吞云吐雾;黄沙则像滚滚洪流汹涌澎湃,遮天蔽日。三者交织在一起,齐声怒吼,气势汹汹地朝着四周席卷而去。所过之处,树木被熊熊烈火灼烧得噼里啪啦作响,山峰也仿佛要被烧成灰烬一般。
大圣见状,口中念念有词,猛地朝着巽地方向高声叫道:“风来!”话音未落,只听得一阵狂风呼啸而来,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风势极为迅猛,与那火势相互呼应,一时间火光冲天,黑烟弥漫,整个天空都被映得红彤彤一片,好似末日降临一般。而那漫天的烟火和遍地的黄沙更是交织成一幅恐怖的景象,让人不寒而栗。
那赛太岁原本还趾高气扬,此刻却被吓得面无人色,魂魄都几乎要飞出体外。它左冲右突,想要逃离这片火海,但无奈火势凶猛,根本无处可逃。眼看着就要葬身于这熊熊烈焰之中,性命难保!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听到半空中传来一声凌厉的高呼:“孙悟空,我来啦!”行者闻声急忙回头望去,只见云端之上,观音菩萨脚踏祥云缓缓而来。她左手托着一个晶莹剔透的净瓶,右手轻拈着一根翠绿的杨柳枝,正微笑着注视着下方。
行者心中一惊,赶忙将手中的铃铛迅速藏入腰间,随即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向着菩萨连连叩首。那菩萨微微一笑,挥动手中的杨柳枝,轻轻朝着下方连拂几下。顿时,几滴清凉的甘露从天而降,宛如甘霖普降大地。
眨眼之间,那漫天的烟火和遍地的黄沙就像是遇到了克星一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狼藉的山林和惊魂未定的众人。行者再次叩头谢恩,诚惶诚恐地道:“弟子不知大慈大悲的菩萨亲临凡间,有所冒犯,还请菩萨恕罪。敢问菩萨此番前来,所为何事?”菩萨轻声说道:“我特意前来收服此妖孽。”
行者连忙问道:“这妖怪究竟是何来历,竟敢劳烦菩萨您亲自下凡收服?”菩萨微笑着回答道:“他乃是我所骑乘的金毛犼。只因牧童在看守时打盹睡着了,一时疏忽,让这孽畜咬断了铁索逃了出来,恰好来到了朱紫国,与那国王有一段消灾解难的缘分。”行者听了,急忙躬身说道:“菩萨您这话可就说错了。这妖怪在这里欺骗国君,欺压皇后,败坏风俗,伤风败俗,给国王带来了灾难,您怎么能说是消灾呢?”菩萨耐心地解释道:“你有所不知。当年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位国王还是东宫太子,尚未登基。他年幼的时候,非常喜欢打猎。有一次,他率领人马,放纵鹰犬,来到了落凤坡前。当时,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的两个孩子,是雌雄两只雀雏,正在山坡下休息。不料,被这位国王张弓搭箭,射伤了雄孔雀,雌孔雀也带着箭伤飞回了西方。佛母得知此事后,深感懊悔,于是下令让国王拆凤三年,身患啾疾。那时,我正骑着这只金毛犼,听到了佛母的吩咐。没想到这孽畜竟然留了心,特意跑来欺骗皇后,与国王消灾解难。如今,三年期限已满,国王的冤孽也已消除,幸好你前来救治国王的疾病。我特地前来收服这只妖怪。”
行者瞪大双眼,义愤填膺地说道:“菩萨啊,虽说这其中有如此曲折的故事,但此怪竟然胆敢玷污皇后,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严重违背伦理纲常和律法,实在是罪该万死啊!如今承蒙菩萨您亲自降临,饶恕了他的死罪,可这活罪万万不能赦免。就让俺老孙打上他二十大棒,权且当作惩戒,然后交由您带回吧。”
菩萨微微皱眉,语重心长地劝道:“悟空啊,你既然知晓我此番亲身下凡前来处理此事,便应当看在我的面子上,将所有罪过一并饶恕了吧;如此一来,也算是你立下的一番降妖除魔的功劳呀。倘若真的动起了棍棒,恐怕他也就性命难保啦。”
行者心中虽仍有些愤愤不平,但终究还是不敢违抗菩萨的旨意,只好恭敬地拱手拜道:“菩萨既然要将他收回海中,那日后切不可再放任他私自降下人间,以免造成更大的祸患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