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一听,急忙双手合十,神情庄重地应答道:“身为僧侣之人,需将世间万般缘分尽数放下;若是能够领悟真性,则一切诸法皆为空幻。拥有大智慧者,心境闲适悠然,其淡泊之情存于不生不灭的境界之内;而掌握真正机要者,则沉默不语,逍遥自在地徜徉于寂静涅盘之中。当三界皆空时,便能治理百事千端;一旦六根清净,便可消除千般烦恼困苦。倘若想要坚定不移地诚心修行并获得觉悟,那么必须要认识自己的心:只有心地纯净,才能如孤灯般明亮地独自映照;只要心中存有正念,那么万千境界都会变得清明澄澈。真容完美无瑕、毫无欠缺也没有多余之处,生前所呈现出来的模样清晰可见;虚幻的影像虽然具有形状,但最终会败坏腐朽,除此之外又何必去苦苦追求呢?通过行功打坐,可以作为进入禅定状态的根源;广泛地布施恩惠给予他人,实在是修行的根本所在。真正的大智慧看似笨拙愚钝,却懂得万事万物都应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善于谋划并非精心算计,必须将每一件事情都彻底放下。只要能够让内心始终保持平静不动摇,那么所有的行为自然就会周全完备;如果说要采取采阴补阳的方法来修炼,那无疑是荒谬至极的言论,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实际上也是虚妄不实的言辞。只需要把尘世中的种种缘分全都舍弃掉,对世间万物的色相一概视作虚空。保持纯洁质朴、减少爱欲杂念,自然而然就能享受无尽的寿命了。”
那国丈听到这番话后,只是微微一笑。他抬起手指着唐僧说道:“呵呵呵!你这个和尚简直就是满口胡言乱语啊!在寂灭法门之中,首先应当认清本性;可你竟然不知道那本性究竟是如何消亡的!一味地枯坐着参禅悟道,不过都是一些盲目修行、胡乱锻炼罢了。俗话说得好:‘坐呀,坐呀,一直不停地坐下去!最后连你的屁股都会被磨破。长时间忍受烈火的煎熬折磨,反而给自己招来灾祸。’更何况你哪里知道我们这些:
修仙之人,骨骼坚硬秀丽;通达大道之士,精神最为灵动敏锐。携带简单的竹篮和水瓢进山拜访友人,采集各种草药来到世间救济众人。摘来那仙界奇花用以堆砌成斗笠,又折断芳香四溢的蕙草铺设成柔软的坐席。众人欢歌时掌声雷动,舞蹈结束后便悠然躺卧于云端之上。他们阐释道家法门,弘扬太上老君的正统教义;施展符咒之术,消除人世间的邪恶妖气。摄取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采集日月星辰的精华光芒。运用阴阳之道让丹药凝结成型,依照水火之理令胚胎稳固凝聚。当阴气消减到二八之数时,其状态若有若无、恍惚迷离;而阳气增长至三九之际,则如同幽远深沉、冥冥难测。顺应四季变化采摘所需药材,历经九转修炼最终炼成仙丹。骑着青色的鸾鸟,飞升进入紫色的府邸;驾驭洁白的仙鹤,直抵瑶台仙境。参拜满天诸神汲取华美光彩,展现奇妙道法表达诚挚心意。相比你们那些静坐参禅的佛教,追求寂灭阴神,涅盘之时只留下散发恶臭的躯壳,而且还无法摆脱炼丹所产生的尘土。在儒释道三教当中可没有更高的品级了,自古以来唯有道教独尊于世啊!”
那国王听闻此言,心中大喜过望。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纷纷齐声喝彩道:“真是说得太好了!‘惟道独称尊’!实在是‘惟道独称尊’啊!”这位长老见到人们皆对自己称赞有加,不禁感到难为情起来,满脸羞红。随后,国王传旨命光禄寺精心筹备一顿丰盛的素斋,用来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僧人,并送他从城西离去。
三藏谢恩而退,才下殿,往外正走,行者飞下帽顶儿,来在耳边叫道:“师父,这国丈是个妖邪。国王受了妖气。你先去驿中等斋,待老孙在这里听他消息。”三藏知会了,独出朝门不提。
看那行者,一翅飞在金銮殿翡翠屏中钉下,只见那班部中闪出五城兵马官,奏道:“我主,今夜一阵冷风,将各坊各家鹅笼里小儿,连笼都刮去了,更无踪迹。”国王闻奏,又惊又恼,对国丈道:“此事乃天灭朕也!连月病重,御医无效。幸国丈赐仙方,专待今日午时开刀,取此小儿心肝作引,何期被冷风刮去。非天欲灭朕而何?”
国丈面带微笑,说道:“陛下不必烦恼。将此儿刮去,实乃上天赐予陛下长生之福。”国王疑惑地问道:“眼睁睁看着笼中之儿被刮去,为何反说是天送长生?”国丈不紧不慢地回答:“方才我入朝之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绝妙的药引,其功效远胜于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之心。那些小儿之心,仅能为陛下增添千年之寿;而此药引,只需服用我的仙药,便可保陛下万年长寿。”国王对这神秘的药引一无所知,于是再三追问。国丈这才缓缓说道:“那东土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我观察他器宇不凡,面容端庄,乃是历经十世修行的真身。他自幼出家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更加强大万倍。若能取得他的心肝煎汤,再服下我的仙药,足以确保陛下万年长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