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见龙王说出这番道理,也觉得合情合理,只得放老龙回海。随后,他立即跳出罡斗,转身向唐僧详细讲述了龙王所说的事情。唐僧听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办吧,但切不可说谎骗人。”行者随即吩咐八戒、沙僧:“你们要保护好师父,我这就上天宫去。”说罢,只见那大圣喊了一声“去”,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郡侯见此情景,吓得胆战心惊,连忙问道:“孙老爷这是到哪里去了?”
八戒笑嘻嘻地说道:“那龙王老儿已经驾云上天去了。”郡侯听闻,心中大喜,赶忙恭恭敬敬地传出飞报,命令满城大街小巷,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民众,家家户户都要供养龙王牌位,在门口设置清水缸,缸中插上杨柳枝,虔诚地侍奉香火,向天祭拜。
且说行者一个筋斗云,瞬间就来到了西天门外。早有护国天王率领着天丁、力士上前迎接,说道:“大圣,此次取经之事是否已经完成?”行者回答道:“也差不多快完成了。如今我们已经行至天竺国的国界,那里有一个外郡,名叫凤仙郡。当地已经三年没有下雨了,百姓们生活十分艰苦,老孙我想要祈求降雨来拯救他们。我把龙王召唤到那里,他却说没有玉帝的旨意,不敢私自降雨。所以我特地前来朝见玉帝,请求他下旨降雨。”
天王说道:“那壁厢恐怕是不该下雨啊。我往昔听闻:那郡侯肆意撒泼,冒犯天地,因而触怒了上帝,上帝降罪,设立了米山、面山、黄金大锁;唯有此三事倒断,才能够下雨。”行者并不知晓其中的深意,打算面见玉帝。天王不敢加以阻拦,便让他进入天庭。
行者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遇到了四大天师前来迎接,他们问道:“大圣到此有何贵干?”行者回答道:“因为保护唐僧,行至天竺国的疆界,凤仙郡遭遇干旱,郡侯召集法师祈求降雨。老孙召唤来了龙王,本想让他降雨,然而他表示未曾接到玉帝的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我特地前来请求玉帝降旨,以解救民众的困境。”四大天师说道:“那个地方不该下雨。”
行者听了这话,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该与不该嘛,就劳烦诸位替我向陛下转达一下吧。看看俺老孙这点薄面能值几分?”
葛仙翁闻此言语,不禁摇了摇头,冷笑一声道:“哼!真真是俗语说得好啊,‘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你这猴子也忒不知天高地厚了些。”
一旁的许旌阳赶忙止住了葛仙翁,轻声说道:“莫要这般胡言乱语,既然悟空都已至此,咱们先带他进去面圣再说。”
于是乎,邱洪济、张道陵连同葛、许四位真人便引领着行者来到了那巍峨壮丽的灵霄宝殿之下。四人齐齐跪地,恭恭敬敬地启奏道:“万岁在上,今有孙悟空自天竺国凤仙郡而来,说是想要在此求得一场甘霖,故而特地前来恳请圣上旨意。”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玉帝微微眯起双眼,缓声道:“哦?原来是那泼猴。想当年,朕于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宫巡视,监督查看诸天万界。当朕巡游至三界之时,恰好路过那凤仙郡。却不曾想见到那郡守上官正竟是如此不仁不义之人,竟敢将本应供奉上天的斋天素供肆意推倒在地,拿去喂了他家的恶犬不说,口中更是不干不净,说出诸多污秽不堪之言,着实犯下了大不敬之罪。为此,朕当即立下三件难事置于披香殿内。你们且带这猴子前去看上一看。倘若他能够顺利完成这三件事,朕自会降下圣旨应允他所求之事;可若是做不到,那就让他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少来掺和这些闲事!”
四天师引领着行者来到了披香殿内查看情况。只见眼前赫然矗立着两座奇异的山峰,一座是米山,高耸入云,约有十丈之高;另一座则是面山,更为巍峨壮观,大约有二十丈那么高。
米山旁边蹲着一只拳头般大小的鸡,它时而快速地啄一口米,时而又慢悠悠地轻咬一小口,不慌不忙地享受着这顿美食盛宴。而在面山边上,则趴着一只浑身长满金色毛发的可爱哈巴狗儿,正伸出长长的舌头舔食着面粉,偶尔还会缩回舌头稍作停歇,然后再继续欢快地享用起来。
再往左边看去,悬挂着一座巨大的铁架子,架子上面稳稳当当地挂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金锁。这把金锁长度约有一尺三四寸左右,锁梃粗细如人的手指头一般。金锁下方放置着一盏明亮的油灯,灯火摇曳生姿,灯焰不断向上蹿升,轻轻燎烧着那根坚固的锁梃。
行者满心疑惑,他转过头来,目光投向四位天师,不解地问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其中一位天师微微一笑,解释道:“那个家伙冒犯了天庭的威严,触怒了上苍。所以玉帝特意立下这三件事情作为惩罚。只有等到这只鸡将所有的米粒都啄食干净,那条狗把整座面山的面粉全部吃光,还有那盏油灯的火焰将锁梃烧断之时,才能够降下雨水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