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文若,长安便交由你二人了,我要赶回长水城,最快一个月,最慢三个月,就能回来了。”
杨风找来徐晃和荀彧,将长安托付给了两人。
荀彧本不同意杨风返回长水城,毕竟已确定迁至长安,杨风更应该留在长安。
至于迁城之事,赵云正好回长水去了,可交由赵云主持就是了。
不过杨风执意要回去,荀彧也不好阻拦。
而杨风的离去,使的长安局势再起波澜。
平日几乎不与荀彧和徐晃来往的世家大族和官员,都十分积极地拜访两人。
荀彧之前也在朝中为官,面对这些人情世故,也不能拒绝。
而徐晃,则是烦不胜烦,最终关门谢客,谁都不见,除了军务,是什么人都不见。
但然而,这天一道诏书分别送到了两人府上。
荀彧眉头微皱,陛下设宴群臣,这若是不去地话,定会被有些之心抓住把柄。
但荀彧感觉,此次宴会,定然不会简单,去了只怕是要出事。
就在荀彧纠结地时候,徐晃找了过来。
“文若先生,看来您也受到了陛下地诏书。”徐晃看着荀彧手中地诏书说道。
荀彧沉重一叹,“这次陛下设宴,恐怕就是为了你我二人。”
“文若先生,那我们是去,还是不去了?”徐晃拱手问道。
荀彧又是一叹,坐下说道:“陛下设宴,更是下了诏书,你我二人,怎能不去了。”
徐晃眉头紧皱,说道:“主公离去时,将兵权交由文若先生与我,若是陛下有意,我等该如何是好。”
荀彧看了眼徐晃,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问道:“徐将军有何想法?”
徐晃直言到,“主公既将兵权交于我等之手,便是信任我等,陛下若有意,当找主公商议,我等并无权力。”
荀彧点了点头,“既然将军清楚,那无需忧虑了。”
徐晃起身,对荀彧拱手道:“只是在下还是第一次进宫,到时候若嘴笨说错了话,或者未能及时反应,还请文若先生相助。”
徐晃这才到了,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让荀彧在进宫之后,能帮自己说一说话。
第二个目的,则是试探荀彧地态度。
虽然主公未曾说过,但徐晃确实十分清楚。
荀彧身为主公地别驾从事,进入长安之后,并未前去面见主公,而是未经主公同意,便入宫拜见了陛下,此举让徐晃不由得心存疑虑。
这荀彧,究竟是忠于大汉胜过忠于主公,还是忠于主公胜过忠于大汉?
如今看来这荀彧至少还是不会做不利于主公之事。
送走徐晃之后,荀彧脸色一沉。
徐晃地这点小目的,又怎能瞒得过他荀彧了。
想到当初自己急着面见陛下,却忘了与博武说一声,实在有些有失偏颇。
博武虽未多说,甚至并未对自己生起嫌隙,但手下的人,对自己还是起了不满啊!
黄昏时。
荀彧沐浴更衣,整理好衣冠之后,便坐上马车赶往了皇宫。
在皇宫门外,正好遇到了徐晃。
“文若先生,您总算是到了,我可在这等了您许久了。”徐晃说着连忙上前,亲自扶着荀彧下车。
“多谢徐将军。”荀彧下了马车后,拱手道,“让将军久等了。”
徐晃笑道:“不久不久,在下也是刚刚才到,文若先生可是主公最信任之人,在下多等等也无妨。”
荀彧微微一笑,并未多说。
整理了一下衣冠之后,伸手请道:“徐将军,我们进宫吧。”
“文若先生请。”徐晃后退半步,将荀彧让到前面。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
荀彧和徐晃 同时扭头看去。
战马停在面前之后,马上地传令兵下马汇报道:“启禀文若先生和徐将军,我军已于昨日攻下函谷关!”
徐晃与荀彧对视一眼,眼里地喜色难以隐藏。
“没想到,奉孝动作如此之快,如今我军攻下了函谷关,那长安便多了一份保障。”
荀彧似乎长松了一口气。
徐晃点头道:“看来主公早就料到,我军能攻下函谷关,这才放心地离去。”
忽然,一个常侍从宫里急匆匆地跑了出来。
看到荀彧和徐晃之后,着急地说道:“哎呦喂,荀大人和徐将军哎!您们二位怎么还在这里,宴会都快要开始了,陛下就等着二位了,赶紧进去吧。”
荀彧和徐晃对视一眼,齐身向宫内走去。
由于今夜皇帝设宴款待群臣,所以宫内灯火通明,宫女太监忙碌着为宴会做准备。
在那常侍地带路下,两人一路来到了未央宫外。
两人刚站住脚步,好让这常侍去通报,这常侍却说道:“两位大人怎么停下了,赶紧进去啊,陛下说了,两位大人到了,就不用通报了。”
两人这才走进未央宫,只见殿内已经坐满了朝中大臣,相互之间小声地交头接耳,倒是皇帝还没到。
见到两人进来之后,这些官员纷纷齐身,向二人行礼,仿佛两人在朝中身居三公一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